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掏耳绝技也申遗 广东男子连续26年赴成都掏耳朵

2015年09月21日 09:22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 

  成都绝技 广东小伙连续26年 打飞的来掏耳朵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通过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了解到,申报项目需具备的条件包括:(一)在成都市范围内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二)在成都市范围内具有展现成都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三)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四)具有鲜明特色,在当地有较大影响。

  掏耳背后

  三大绝技傍身

  苦练一年出师

  掏耳师在耳朵方寸之间大展身手,绝技如何练就?昨日,彭大军向成都商报记者展示了三大绝技:蜡烛挑芯、鸡蛋拨膜、香烟夹丝。“父亲教我三大绝技练手,手要稳不抖,才能够出师。”彭大军说,这三项绝技他手下100多个弟子个个都会。

  1

  蜡烛挑芯

  白蜡点燃,用起子将蜡芯周围软化的白蜡挑松,“不单单是用起子将白蜡插深,还要慢慢挑松、挑平,火不能熄,一根蜡烛可以慢慢挑完,练习五个月方有所成。”彭大春说,关键是手不能抖,蜡烛相当于客人的耳朵,要帮客人把耳垢清理干净还感觉不到痛。

  2

  鸡蛋拨膜

  煮熟的白鸡蛋剥壳后,用镊子轻轻拨去面上附的薄膜,而不破坏鸡蛋分毫。“膜绝不能破,镊子在膜上面操纵自如,让膜有本身的弹性,可夹可放,可张可弛。”彭大军说,练习鸡蛋拨膜需要半年时间。

  3

  香烟夹丝

  任何一支香烟从底部起,用镊子可以轻易拉出放回香烟丝,而外部包装的烟纸烟身不能有丝毫破损,“还是考验手稳不稳,会不会碰到薄薄的卷纸,烟丝如耳垢,要轻拿捏放。”

  昨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正式落下帷幕,对于成都宽窄巷子30名掏耳师而言,征程才刚刚开始。近日,包括从事掏耳事业42年的彭大军在内,成都30名掏耳师签署联名申请,希望将掏耳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被成都人称为“小舒服”的耳朵保健法,也是中华民俗七十二绝技之一,凭借木制云刀、竹签耳勺、鹅毛起丝。耳朵方寸之间,掏耳师大展身手。手腕转动间到底蕴含哪些绝技?成都商报记者为您揭秘三大绝技:蜡烛挑芯、鸡蛋拨膜、香烟夹丝。

  30名掏耳师签署联名申遗

  掏耳不易,随身携带的八件工具:耳扒子、鹅毛棒、镊子、震子、马尾、云刀、耳起、棉花棒,配上酒精、双氧水、头灯等十八般武器,使出浑身解数,掏耳师绝技傍身好戏开始。手腕转动、音叉作响,“当啷一嘤”绵长清脆,掏耳师上阵了。手灯带上,先用云刀剪去耳毛,起子上阵挑松耳垢,稀稀疏疏好似竹林风动,恍恍惚惚中夹子已经把耳垢挑出。竹制挖耳勺是自制的,挖耳勺所经过处由浅及深,转转停停,进进出出,忽急忽慢。鹅毛自制的海底丝轻柔转动,巴适!你还在歪着脑袋、眯着眼睛回味小舒服,掏耳师已经笑眯眯看着你了。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掏耳师超过200人。近日,记者了解到,包括从事掏耳事业42年的彭大军在内,成都30名掏耳师签署联名申请,希望将掏耳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掏耳师希望得到社会认可

  据了解,这是成都首次掏耳师联名申请让掏耳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16日成都宽窄巷子掏耳协会会长黄烈华对成都商报记者说,他手下的掏耳师超过30名,“一直以来,成都掏耳师人数众多,但是都是单兵作战、不成体系,我们联合起来希望抱团取暖,也希望可以成功申遗,得到社会上、组织上的认可。”黄烈华说,在成都掏耳朵早已成为一张特色的地域旅游名片,不少游客为了享受这一民间绝技专程从外地赶到成都游玩。“我们希望这项技艺不要失传,希望申报掏耳技艺及其工具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烈华说。

  申遗,让传统技艺推广流传

  54岁的彭大军从事掏耳事业42年,是30位掏耳师中年限最长的。从1973年在父亲手上学到这门技艺开始,彭大军一直没有间断过。“我们家四代都是掏耳朵的,从我爷爷到我父亲,到我再到我儿子。”彭大军的手艺堪称“祖传”,考虑到可以养家糊口,又能让技艺流传。

  至今彭大军已经招收了100多名徒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我看来是好事,它会让更多人更加关注掏耳技艺,让这项绝技流传下去不会失传,对我而言也能养家糊口,全家人欢欢喜喜。”彭大军解释。

  每年从广东打飞的到成都掏耳朵

  彭大军说,掏耳是一门回头客生意,自己八成顾客都是回头客。“1989年,我还在人民公园摆摊子,那会一个喝茶的小伙子叫住我:‘我的耳朵你有没有法子掏呐?’我说任何人的耳朵我都可以掏。”小伙子好奇的掏了回耳朵,“掏完后他一声不吭,递给我10块钱说不找了,那会掏耳朵才1块钱一次。还跟我承诺,每年都来找我掏耳朵。”从1989年到2015年,从人民公园到宽窄巷子,小伙子每年都从广东中山打飞的来成都找彭大军掏耳朵,“他的耳朵与常人不太一样。之所以难掏,是因为他做过手术有两个耳洞,半年不取耳垢就有小拇指盖那么多。”

  申遗成功,将由手艺人成为传承人

  除了彭大军,张学正一家堪称掏耳世家,家里两姐一弟都是掏耳师,现在连弟媳也开始干掏耳。弟媳刘孟群说,“以前大家认为的掏耳师就是走街串巷,跑街摆地摊,现在坐在那里顾客还要喊一声老师、师傅,如果真的成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掏耳就是成都的脸面,成都的名片了,我们说起来、干起来脸上也有光一些。”“掏耳本来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文化,我们不希望它失传,申请‘非遗’可以很好地保护它,对我们而言也从手艺人变成了文化传承人,多好。”刘孟群说。

  成都商报记者联系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对方表示还未收到掏耳相关申报。

  掏耳保健

  医生:掏耳过程消毒不完善易致病

  掏耳师彭大军说,“有一些耳朵千万不能碰,比如火耳,一碰就会出血。”到底掏耳朵,对人体本身有没有什么危害?

  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一公立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处了解到,不建议盲目的掏耳朵,以免造成鼓膜受损的情况,以及外耳道受伤。据了解,耳屎医学上叫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它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耵聍过多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医生建议耳屎过多应该掏出来。“但如果掏耳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

  昨日晚,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晋,王晋说:“从医学的角度,掏耳一定要注意消毒,在消毒措施不完善的前提下,我不建议市民在外面掏耳朵。”王晋解释,从卫生性而言,“如果掏耳师工具不洁,工具上可能带人乳头状病毒。”王晋还表示,门诊病人中霉菌性外耳道炎(霉菌进入耳朵里)也不少。从安全性而言,“如果掏耳不正规,容易掏伤感染。”

  成都商报记者 颜雪 摄影记者 张直

【编辑:王忠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