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移民为生态“让地”

2015年11月09日 09: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武汉11月9日电 题: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移民为生态“让地”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旅游旺季每天可收入1万多元(人民币,下同),高峰期每天收入2万多元,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说起生意,冯兵满面笑容。

  冯兵经营的农家乐位于湖北神农架林区青天袍村,规模不大,但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在游客中颇有口碑。

  除了老板、经理,冯兵的另一个身份是“生态移民”。上世纪80年代,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冯兵的老家官门山就位于保护区“红线”范围内,世代靠山吃山,以种田、伐木为生。2000年,神农架全面停止天然林砍伐,冯兵不得不放下斧锯,举家移民,给动植物腾让生存空间。

  “要我们迁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还不让砍树,让我们怎么活?”冯兵说,自己起初对移民政策很是抵触。

  经过一番思考后,冯兵最终移民青天袍。其他的村民也陆续迁出官门山。

  移民后,冯兵放下斧锯猎枪,拿起了算盘账本,端起了“旅游饭碗”。如今,他成了当地致富典型,官门山也已成为以探索与发现为主题的科考、科研、科普体验区。

  和冯兵一样,杨明华也是官门山的生态移民,他经营的酒店全年收入可达180万元。“以前种菜伐木,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的日子,过去想都不敢想。”杨明华说。

  据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副总工程师赵本元介绍,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神农架林区西南部,保存着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中国东、南、西、北动植物区系的荟萃地。生态移民搬迁,是保护区对辖区内居民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其目的是降低薪柴采伐、消除火灾隐患、缓解保护与发展矛盾。

  据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料,在过去30多年,神农架有数千名村民迁出保护区和林区各保护点,其中保护区整体移民搬迁80多户近400人,为生态“让地”100多万亩,且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形成了“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良性循环模式,被国内外专家称赞为“自然保护事业的一项创举”。

  如今,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5.28万亩的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6%;旗舰物种金丝猴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种群数量不断增长;2014年,保护区接待游客80余万人,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拉动区域经济增长8亿元。

  “目前,保护区的缓冲区还有300多名村民需要移民,我们将在两年内完成移民搬迁工作,届时保护区的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就全面收官了。”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大兴说,将对最后一批移民实施集中安置,并吸收一部分移民参与资源管护,逐步解决移民的生计问题,最终实现双赢。(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