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外”在内蒙古印记:从“水土不服”到入乡随俗

2015年11月20日 18: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20日电 (记者 李爱平)推广芭蕾舞,为少儿、成人教授英语……尽管官方未有确切数据,但民间认为活跃在内蒙古文化交流界的“老外”们,可以千计。

  由于内蒙古身处中国北疆,外界对其认识一度停留在“骑着马上学”等层面上。内蒙古官方称,2014年内蒙古派出文化艺术团组分赴俄罗斯、泰国、丹麦等1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改写“印象”。

  在内蒙古生活的“老外”们也用自己的目光“考量着”这个地区,把他们对大草原的全新认识交流到海外。

  中新社记者日前对三位“老外”走访,他们称,在内蒙古生活,经历了“水土不服”到“入乡随俗”的嬗变,最终爱上此地。

  80后乌克兰“芭蕾舞”老师娜斯佳,谈及“水土不服”这个话题时说,她最大的困惑并不是内蒙古的饮食与气候,而是她在内蒙古教学期间所遭遇的“观念冲突”问题。

  多名家长向她表示,跳芭蕾舞脚会变形,芭蕾舞不如民族舞有“钱途”。对此,娜斯佳颇不理解。她给出的理由是,跳芭蕾舞是纯粹的艺术,是快乐的,也不会出现脚变形。

  这样的“答复”起初很多人并不理解,但随着与部分学员家长进行沟通后,双方最终在“艺术认识”层面达成共识。现在找娜斯佳学习的学员越来越多。

  与娜斯佳感受所不同的是大卫,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80后青年,在内蒙古生活已经6年,并且收获了爱情——和一名蒙古族女孩结婚,育有一女。

  号称“内蒙古通”的大卫在呼和浩特从事英语培训学校工作,并担任校长。起初的几年里对内蒙古人的思维方式、行事风格颇多不解。

  “最不理解的是,他们喝酒总要‘干杯’,且要喝白酒。”这是大卫最“无奈”的事情,很长一段时间,他对当地的“酒桌文化”非常排斥。

  然而当他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生活了几年后,他发现了这个城市的另一种魅力——热情、好客、对人真诚、朴实。渐渐融入其中后,他竟有点离不开这座城市了。2014年回澳大利亚休假时,尽管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内心竟莫名地怀念起呼和浩特的牛羊肉和朋友相聚大口喝酒的欢愉场景了。

  同样做英语教学工作的尼克来自南非,和大卫在一个单位工作,并任英语培训学校副校长,在内蒙古生活的四年中,他最大的困惑是,中国式教育和西式教育的冲突。

  “在课堂当你问起大家学习英语的原因时,几乎众口一词,为了出国开阔眼界。”这种功利态度,尼克最难接受。

  尼克对中西方的学习方法也有看法:中国人学习外语大多靠死记硬背,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想象力,填鸭式的学习不可取。

  令他欣慰的是,在具体教学中,这种局面正在慢慢改变,有很多人喜欢上了这所学校的教学方法和价值观。

  学生家长张强说,本来是送孩子来学英语,最后自己也变成了学员,原来连26个英语字母都不会的她,现在已能熟练地和“外教”进行交流。(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