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北环保官员写治霾小说 朋友劝“得罪人干啥”

2015年11月25日 15:19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去年,由经济参考报牵头、新华社等联合主办“治霾在行动”活动,李春元作为地方政府代表发言

李春元(中)现场检查霸州一钢铁企业

  在一场持续数日的雾霾中,东北、华北迎来了2015年的初冬。

  与此同时,11月11日,在第一本小说交出了30000多册的成绩单后,廊坊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第二部治理雾霾的生态小说《霾之殇》出版了。

  如今累计出版100多万字的李春元已是廊坊市作家协会的会员,他坦言:“自己并不是为了写小说而写小说,这也是环境宣教工作的一部分。”

  李春元在接受《法制晚报》(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采访时说:“我最大的压力是怕小说好写,工作不好做,靠自己一个人在治霾过程中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谈初衷 小说更容易被公众接受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新出的《霾之殇》与第一部小说《霾来了》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李春元:《霾来了》应该说写的比较浅,它站在人们过去对雾霾不了解的背景下,让人们知道霾形成的原因和怎样去预防它。

  《霾之殇》更深一层,上升到怎样对雾霾法制、科学治理的层次。

  法晚:作为环保局副局长,您写环保类题材小说的初衷是什么?

  李春元:我在局里负责环境宣教工作,写小说是为了更有利于让公众接受这些知识,最大的初衷就是告诉人们雾霾形成的原因、危害、预防。

  几年前,我试着把身边的事和我知道的环保人的事糅在一起,写了几个短篇小说。发表后,反响不错,有朋友说他看后疑惑“污染都那么严重了,怎么还有人搞那些污染环境的项目?”收到这些反馈后,我决定再多写一些。

  法晚:《霾来了》出版一年多以来,对您有什么影响?

  李春元: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我也经常会静下心深度思考一些东西,甚至会把要写进小说里的内容,在开会的时候和书记、市长提出来,问他们这种办法行不行。我经常想把小说里面一些办法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有时,大家在工作中提的一些建议,我也会写到小说里。

  谈创作 被指“谁谁这不是撑的吗

  法晚:小说的素材都是从哪儿来的?

  李春元:有的是我参加环保局局长培训时,各地环保局局长举例子时讲的,有的是媒体报道的。而且这两年我到京津冀、长三角考察,去了很多地方。书中的每件事都有现实的影子,但不见得那么严重。

  法晚:这个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李春元:特别让我苦恼的是我写完小说之后,很多人爱对号入座。有很多人不乐意,说“谁谁这不是撑的吗,好好当你的环保局副局长,写那玩意干什么”。也有很多关系不错的朋友私下劝我:“你有那工夫还不如去干点儿别的,写小说得罪那人干啥,人家都说三道四的,你图什么啊。”

  如果你是为了写小说而写小说,那就成专业作家了,而我并不是那样。廊坊离北京近,每天的空气质量都牵扯到市里、省里、北京,关注度极高。市领导也从去年开始,每周都会到县环保局现场办公。我分工管这个,也都在想着工作怎么推动。

  写小说则是每天早晨早起,一般五点钟起来写,写到七点五十,然后去上班。有时候,夜里三四点钟思考着一个事情,激灵一下就起来了,写到七八点钟。有时候,走在路上突然想到什么,就趴在路边的垃圾箱上写。廊坊街边的垃圾箱是平面的,环卫工擦得很干净。

  谈现状 很多企业不再那么嚣张

  法晚:围绕着治霾,您日常都在做哪些工作?

  李春元:配合主要领导研究年度、阶段的大气污染治理的任务,然后给市委、市政府提建议,谋划一些工作落实举措。也会经常参加京津冀联防联治办公室、省政府大气办,省环保厅的大气处的会议,还要去基层督导一些工程的落实,汇总数据。从面上讲,就是这些。

  法晚:书中写了很多治霾过程中官商的博弈,在现实中如何?

  李春元:这个都是现实。2008年,廊坊打算上一个投资数十亿的热电厂。但当时廊坊的环保局局长张向东认为,发电厂的污染气体不仅会飘向廊坊市区,还会飘入北京。而且廊坊水资源匮乏,发电厂耗水量很大。于是他找专家来会诊,再向市政府提交报告,领导决策最终放弃这个项目。

  法晚:很多企业抱怨加了排污设备之后生产成本上升了,如何说服他们?

  李春元:一个是给他们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第二从地方上给它一些政策、奖励补贴,请专家给它论证,怎么治理达标排放。第三,对既不治理又超标排放的实行严厉的处罚。

  法晚: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李春元:治霾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治理过程中,需要上下形成合力,而在现实中有不少地方只是把治霾挂在嘴边。随着新环保法的施行和大气污染防治形势的严峻,很多企业不像过去那么嚣张地违法排污了,但仍有夜里偷排偷放的。现在白天好多污染物指数偏低,却夜间突然升高,一部分是天气造成的,更多的是有的企业就是趁夜里偷排偷放。

  从环保口来讲,包括夜里去一些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的企业执法,确实也会遇到一些企业干扰的情况,甚至有一些执法人员被打的、被骂的,甚至扔砖头的都有。

  谈治霾 公众行动才能形成合力

  法晚: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进入环保领域做官员?

  李春元:我当时在部队转业安排工作的时候就进来了,也没想那么多。

  法晚:《霾之殇》中写到,县环保局局长的位子一直空着,全县的考察对象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当环保局局长,在现实中也是这样吗?

  李春元:目前,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的高发期,环保部门的风险越来越大。根据中国环境报社主办的内部刊物《新环境》的数据,20年来,99%的卸任厅局长没能从这一岗位上获得升迁。

  法晚:《南都》11月6日报道说,2011年以来,珠三角共有4位环保局局长获得重用,您怎么看?

  李春元:从河北省来说,2013年以后才有环保局局长获升迁的情况。因为2013年以后,随着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大气污染治理逐渐开展,环保部门的责任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各地的关注度高了,就使环保部门的一些干部得到了提升。

  法晚:您之前在采访时表示环保局局长没人愿意当、很尴尬,现在这种情况有改善吗?

  李春元:为什么很多地方不敢揭露环保问题,因为当地政府一旦被上级约谈、问责,回过头来首先被问责的还是环保局局长。为什么我抓了“小偷”反倒成失职?这令环保人头痛。

  法晚:也有网友质疑“还不如把写小说的时间用来治理环境”,您怎么看?

  李春元:我是在业余时间创作的,网友不懂我一个环保局副局长在治霾过程中发挥不了多大作用,靠我一个人要是能把霾治好就好了。

  治霾,政府、企业肯定是主角。但只有公众也都行动起来,少开车、少燃煤、不燃烧垃圾秸秆等,才能形成合力。

  法晚:在现实生活中,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给治霾带来了什么变化?

  李春元:从环保部门和企业来讲,会对自己责任的认知更加明确。但是公众怎样深度参与,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在霾对人的伤害性、治霾上面大家容易形成共识。但是怎样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共同的行动,这应该是我们深度研究的。

  谈计划 第三部围绕霾的夭折做文章

  法晚:对于最近华北、东北地区持续不断的雾霾怎么看?

  李春元:这段时间就是到了北方地区多雾的这个时期。又赶上静稳天气,供暖开始,燃煤量增大,这种情况下雾大霾重也是现实。

  法晚:廊坊是国家空气质量“最差十城”的常客,有压力吗?

  李春元:廊坊市区域小、地形条件相对闭塞,不易扩散,受周边污染影响较大。同时,七条高速路穿越城区,对空气污染影响很大。面对这些困境,最大的压力是怕小说好写工作不好做。小说写得再好,也担心别人说三道四,还担心摆不好小说内容与廊坊本地治霾的关系。

  法晚:下一步在治霾工作方面有什么打算?

  李春元:治霾在下一步会越来越艰难。2013年说污染物下降率20%,2014年下降20%,2015年再说20%现在有点儿费劲,到2016年再20%就会越来越艰难。日后会逐步地走向精准治理,精细治理。

  法晚:“雾霾三部曲”中的下一部有什么设想?

  李春元:因为大家都在期盼霾尽快除去,经过几年的治理,霾大量地减少,空气质量逐渐向好,小说内容也是跟着现实治霾的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最终结局保证是让霾死掉。第三部还是会围绕着霾的夭折去做文章。

  文/ 实习记者 丁雪 供图/受访者 李春元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