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志愿者:充满梦想 改变正发生

2015年12月05日 12: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重庆12月5日电(作者 钟旖)“火车驶过海拔5200米的唐古拉山口时,我望向窗外,看到了漫天繁星,西藏的神圣深深地吸引着我。”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当天,22岁的刘晓闯回忆起初踏入西藏的场景时如是说。

  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的刘晓闯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专项”的一员。根据部署,他将和同伴一起为西藏大学的本科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团课支教。“通过交流与分享,带动当地青年学生成为志愿者,发挥他们自己的力量”是刘晓闯的最大心愿。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自2003年起,这句响而有力的口号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据统计,12年来,累计约20万名高校毕业生,分赴中国中西部22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100多个县进行志愿服务。

  来自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陈熙是西藏山南地区乃东中学里“任课最多的老师”,除了一周上近26节英语和语文课外,他还自行为初一学生增加了4节辅导课。谈及初衷,这位朴实的“90后”小伙说,“我教的学生都是游牧民的孩子,基础很差。我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要把这个责任承担好。”

  “自己多付出一点,他们就能成长一点”是陈熙支教半年来的感悟。因“藏区课余活动较贫瘠”,陈熙在西藏两个高寒边境线上建起了两座“高原书屋”,通过社会上的爱心募捐,目前已有3000多本图书可供孩子们借阅。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重庆交流会上,陈熙发起了“藏区孩子庇佑计划”,一张张心愿卡上写着藏区孩子们的“期望”,简单诸如“我想读到一本格林童话”的愿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西藏,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既是神圣的,也是艰辛的。”陈熙说,“正是条件艰苦才能锻炼一个人,现在国家政策给予了西藏很多支持,相信一切会越来越好。”

  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自1993年发起至今,已有22年。最新数据统计,在中国,志愿者人数已于2013年突破4000万人。充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志愿者们遍布神州,来自各行各业,分布在各个年龄层。

  今年43岁的下岗职工文兵是海南省首个关爱地中海贫血志愿者服务队的发起人。在志愿者身份的背后,他更是一名“地贫患儿”的爸爸。海南是中国地中海贫血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当地新生儿中,地贫基因携带率约15%。就在去年,14岁的儿子文艺博因地贫医治无效去世,文兵完成了儿子捐献遗体的遗愿后,又开始为地贫宣传奔走,“我的愿望,是中国成为地贫患儿零出生地。”

  来自辽宁的“80后”卢闯是国企员工,也是“盘锦网络文明志愿者联合会”的发起人。自2006年12月起,他联合起19个社会组织,在每晚9点后登陆网络,劝说沉迷于网络世界的青葱少年。卢闯的“爱心笔记”里清楚地计算着,志愿服务8769个小时。已经连续9年没有陪家人过中秋节的他说,将坚持“随手公益,快乐公益”,带领孩子们“跟着阳光走”。

  35岁的忻晧在15年间将志愿行动发展成了终生事业。2000年,还是环境科学大一新生的忻晧在环浙江自由行时,看到了当地局部的环境恶化。“想要用专业所学,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的他发起了“绿色浙江”项目,该项目从初期的草根团体发展成拥有40位专职人员、2万余名志愿者的专业组织。

  “从事志愿这些年,最大收获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志愿行动也可以是一种职业选择。”忻晧告诉记者,“当我们充满梦想时,人们会不断加入进来,改变正在发生,就是志愿服务的意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