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兴安岭“冷极村”从伐木林场转变成冰雪游热地

2015年12月30日 13: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呼伦贝尔12月30日电 题:大兴安岭“冷极村”从伐木林场转变成冰雪游热地

  作者 乌瑶 张玮 董乐

  手机掏出来三分钟自动关机;人在室外10分钟头发、眉毛上挂满哈气结成的冰碴子;早上满山都是极低气温下形成的冰雾、雾凇、树挂……

  这是-41℃的中国冷极村,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每年,这样的天气最少会持续40多天。据历史记载,当地最低温度曾达到-58℃,是中国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温度。

  即使如此之冷,也阻不住游客的脚步。数九寒天中,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们全副武装来到这里。

  扭秧歌、抽冰尜、骑大马、滑雪梯、吃地道东北菜、看被“冻住”的大兴安岭……近日,沉浸在“冷极节”中的冷极村游人如织。

  据统计,2014年根河旅游人数达68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冷极村是大部分游客必到之所。

  30日,当记者探访这座小村时了解到,三年前,这里并不是这般模样。

  2012年以前,这里聚集着以伐木为生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的生活他们一过就是半个多世纪。20世纪末,中国在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015年,中国大兴安岭禁止商业林砍伐,这里在2012年已全面禁伐。当时,当地林区转型,实施生态移居搬迁,留下部分职工,将林场原貌保留。随后,“中国冷极村”逐渐被打造成形。

  “这里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朴实的乡土乡情,与世无争的平和,有一种溢于言表的幸福感。”根河市旅游局副局长李冬梅对这里很有感情,她告诉记者,很多曾经从事林业生产的人在禁伐后返回冷极村从事旅游业。

  记者在走访时看到,冷极村偏山一隅,坐落在大兴安岭中。在冬日林海雪原的映衬下,这座只有数排红瓦平房的小村子格外有生气。家家门口支起大红灯笼、贴上红对联,院子里拉起条条彩灯,烟囱里炊烟缕缕,村子广场上扭着东北大秧歌。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冬天走进根河,来体验冰天雪地带给人们身体和心灵的净化。

  “人们来了干啥?玩呗,体验。”王春林是土生土长的根河人,之前也是当地林场的职工。禁伐后,他没有离开这片森林,于2014年开了家“冷极驿站”。

  王春林的冷极驿站是一排小平房,提供餐饮,也能住宿。“我们这里春夏秋冬都开,夏天自驾游的人多,这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今年以来几乎天天都有团,国内外的游客都有。今年到目前为止挣十来万(人民币)了。”他笑呵呵地说。

  冬日以来,内蒙古呼伦贝尔一场接一场地降雪,虽未至最冷时节,作为中国冷极的根河气温已至-41℃。来自浙江的资深驴友王不留这几日被根河彻底迷住了,每天早出晚归、全副武装,看什么都新鲜。

  呼伦贝尔旅游局促进科科长李洁韬表示,大兴安岭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林场就面临着产业转型,而旅游业则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根河就是利用其独特的“冰雪旅游”助推昔日“伐木工聚集地”华丽转身为中外驰名的“冷极村”。(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