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郑州61岁以上老顽童绘制地铁站浮雕

2016年01月26日 09:09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 

郑州61岁以上老顽童绘制地铁站浮雕 已有很多作品

  老玩童们正在认真创作

  当你乘坐郑州地铁一号线时,有没有注意过站点的浮雕?比如二七广场站飞翔的鸽子,农业南路站的木版年画,还有黄河南路站的钧瓷?

  当然,有趣的远不止这些,还有文博广场的十八罗汉钢塑、环保警世钟;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门前的红色雕塑《放眼九州》……

  这些都是由郑州一群迷恋雕塑壁画的老玩童们创作的,他们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地铁站点浮雕他们有功劳

  今年63岁的张松正原来是郑州市群众艺术馆雕塑壁画院院长,因为痴迷雕塑,即使退休了,他也不愿丢下老本行,每周都会到以前的雕塑工作室逛逛。

  他快退休时,正赶上郑州地铁一号线征集每个站点的浮雕作品,他就和他的伙伴们报名参与。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也已经61岁了。

  “我们就是一群爱玩的人,因为对雕塑感兴趣而认识,‘革命情感’有的都已长达十多年。”张松正说着,把他的一个伙伴推向前。他叫马亚非,河南省美术馆原馆长。

  马亚非说,以前他一直搞行政工作,对于雕塑只是外行。其实“门外汉”不光他一个,陈宗铭之前在郑州科技馆工作,只会画画,对雕塑也是一窍不通。后来,雕塑壁画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免费学习、锻炼的平台,他们这才“上了道”。

  地铁一号线二七广场站、农业南路站、黄河南路站、郑州东站站内的浮雕作品可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这些城市“符号”

  也是他们的作品

  张松正说,他们这个圈子核心的有7人,能参与活动的至少几十人,活动“据点”一直在雕塑壁画院。

  “我的雕塑水平只是小学二年级。”72岁的陈宗铭这样评价自己。不过,如此谦逊的他也有不少名作。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位于科学大道瑞达路口那座名叫《成功之路》的爱因斯坦雕像?它就是陈宗铭设计的,凌乱蓬松的头发、花白俏皮的胡须,不少人第一次见它都会赞叹一番。

  53岁的宋文超是名下岗工人,多年前进入雕塑壁画院学习,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门前的雕塑《放眼九州》就是他的作品。

  “黄河风景名胜区向阳山(始祖山)上的炎黄二帝雕塑就是雕塑壁画院发起人之一吴树华的作品。”雕塑壁画院院长杨金想说。

  这群老玩童的代表作还有很多,比如文博广场的十八罗汉钢塑、环保警世钟等。

  雕塑是门艺术更是场修行

  采访中发现,这个团队有个特点——谦卑,他们口中谈得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对自己同伴的夸赞。

  “雕塑是门艺术更是场修行。”或许,张松正的这句话能解释上边的原因。

  把雕塑看成是场“修行”,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吴树华、张松正、马亚非等人发起“用雕塑艺术支持抗震救灾”,全省的雕塑、美术爱好者加入,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创作了六七十件作品,现在收藏于“建川博物馆”。

  在2013年、2014年,这群老玩童连续举办“肖像培训班”,免费授课,教喜爱肖像雕塑的年轻人。

  杨金想说,他们没有人抱怨辛苦、计较得失,都在全心全意地教年轻人,他们希望能将雕塑精神传承下去。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