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媒称内地就业市场坚挺:2015年新增岗位超希腊人口

2016年01月26日 11:10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 
港媒称内地就业市场坚挺:2015年新增岗位超希腊人口
     浙江传媒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这次招聘会吸引了8600余位在杭高校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其中有2600余人当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图为现场。

  港媒称,虽然中国内地经济增速放缓令世人担忧不已,但迄今为止就业仍然还未受到股市下跌、人民币汇率走软和工业成长日渐式微的影响。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25日报道,中国内地去年增加了约13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比希腊的全部人口还要多,超过了政府设定的目标1000万个。

  去年首次占到了中国内地经济逾半壁江山的服务业,推动了保姆、银行雇员、快递员和程式设计师的招聘。在经济增速放缓之际,人口老龄化正在导致劳动力总量减少,因此虽然其对经济活力构成拖累,但却在帮助阻止失业率上升。

  报道称,随着中国内地计划削减过剩的工业产能,重组臃肿且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就业市场的韧性今年将再度接受考验。如果政府在这方面推行了全面改革,那么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可能消失。与此同时,近年来工资的迅猛上涨势头正在降温,这有可能打击消费——去年经济的一个关键支撑。

  下面来梳理一下中国内地就业市场的一些指标以及2016年需要关注的问题:

  坚挺的就业

  据国家统计局局长1月19日引述对16万户家庭的调查称,12月失业率从9月的5.2%下降至5.01%。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于1月发布的另一项数据可能也将表现坚挺。去年第三季度,101个城市用人单位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为1.09。数字大于1意味着工作机会多于求职人数。

  前景不明朗

  报道称,一些警报信号正在闪烁,其中包括那些包含在官方和私营部门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之内的。去年这些基于调查的PMI指数的就业分类指数低于50这一兴衰分水岭。官方非制造业PMI的就业指标在2014年第二季度之后也只有一个季度高于50。

  另一个问题是,新就业岗位中很多都不是高品质、高工资的职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在一份近期的报告中称,当前较好的就业形势是牺牲质量换来的;他们指的是一些国有企业降低工资、减少工作时间,以避免大面积的裁员。

  这些驻北京的研究人员估计,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必须保持高于6.7%的增速,才能确保今年创造1000万个就业岗位。根据彭博汇编的经济学家预估,今年的成长率或将为6.5%。

  报道称,作为重要成长引擎和创造就业引擎,服务业已经显示出小幅走软的势头,第四季度增速从第三季度的8.6%放缓至8.2%。

  僵尸企业

  报道称,决策者已把削减过剩工业产能和减少“僵尸”企业数量置于优先位置。僵尸企业的生存完全依赖政府补贴和国有银行持续放贷。

  这绝非易事。总部在北京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的研究员称,在未来两到三年里,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减产30%,就可能导致裁员300万人。

  根据人社部网站公布的一则报道,该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称:“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失业。因此,政府的政策和服务要提前到位,帮助员工再就业。 ”

  收入增长

  收入和工资的成长也随着经济一起减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较前一年成长了7.4%,2014年成长了8%。

  其中,购物更多、钱包也更鼓的城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增速降至6.6%,低于经济的增速。

  “随着工资成长趋缓,我们预计今年的消费支出成长将放慢,而且工业的疲软或更显著影响消费的风险犹存。”牛津经济研究院驻香港的亚洲经济主管高路易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2.77亿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成长了7.2%,相比之下,2014年的增速为9.8%。

  瑞银集团驻香港的资深中国经济学家郭浩庄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鉴于实际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放缓,以及过剩产能关闭料将对就业和工资产生负面影响,未来这一年消费将面临阻力。

【编辑:查云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