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关注中国儿科医生短缺现状 专家呼吁价值回归

2016年02月05日 13:26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 

  外媒称,医生生病,整个儿科停诊,因为南京一家医院只有1名儿科医生。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月5日援引《西安晚报》报道,在中国,停诊限诊是医患供需不平衡长期积累导致的最坏结果。大多数时候,患儿和家属们遇到的是“小医院几乎没有儿科医生,拥进大医院却又一号难求”,有的疾病排几天队也看不到希望。

  报道称,每千名儿童只分到0.43名医生、一个专家号被炒到上千元,儿童承载祖国的希望,儿科诊疗容量却远远跟不上需求。

  急诊量连年增加,儿医总数逐年下降

  报道称,儿科因常年面对儿童甚至是不会说话的婴儿,而被称作“哑科”,近期格外引关注。

  2015年12月1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对外声明,由于急诊儿科医生人手不足,医院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随后,南京一家医院曝出,因唯一的儿科医生生病,停诊数月。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人下降到10万人,平均每1000名儿童只有0.43名儿科医生。

  大儿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波介绍,省内一些专科医院儿科医生流失率达三成,“排班都难以排下来。”

  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测算,“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预测2016年至2020年广东户籍人口每年将多出生15万人至18万人,而省内注册儿科医生总共仅有8200人,缺口巨大。

  医生有苦衷:强度大、风险高、待遇低

  报道称,长期高压、高强度、超负荷急诊工作,使儿科医生身心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冬春季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和夏秋季消化系统疾病高发期,各大医院极易患儿扎堆,门诊和病房随处可见“吊瓶森林”。儿科缺人,儿童医院急诊科更缺人,医院有时只能抽调住院部的医生来支援。尴尬“救援”的背后,是儿科“患多医少”的窘境,儿医超负荷工作的无奈。

  报道称,儿科医生风险相对较高。由于患儿处于生长发育期,病情瞬息万变,医生们必须保持高度的精神紧张。加之大多数家庭一家只有一个宝贝孩子,面对病情,家属因为心情急切而对医生的指责、辱骂就成了常事。

  部分综合医院儿科业务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医护人员配置等人力资源成本却普遍高于其他临床科室等因素,导致儿科日益沦落为医院的“边缘科室”。专家说,儿科医生收入不足医生平均收入的一半,相应的社会地位也有较大差距。“在以药养医体制下,儿科是收入最低的科室之一。儿童用药剂量少,按照疗程,10个至15个孩子的用药量,才相当于1个成人的用药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育处处长秦鉴说。

  报道称,中国社会对儿科的重视程度和认知逐步下降。王波等业内人士分析,儿科医生培养周期需要11~12年,现在缺口应是10年前的问题。1998年教育部招生目录取消了儿科专业设置,而近年来儿科降分录取等因素,使得儿科专业被认为“低人一等”。

  专家称:营造儿科“强势专科”价值回归氛围

  报道称,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儿科如何回归价值、服务社会成为公众共同的关注,专家建议,从人才培养、福利保障、完善社保网络等方面加强。

  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刘文英建议,在医学院校中恢复儿科专业,同时加大对儿科医生的规范化培养,增加儿科医生的待遇、理顺发展机制,让更多人愿意投身儿科。

  “儿科需要价值回归。”王波说,应加强对社会的引导,让儿科岗位更有“价值感”。倡导本身愿意从事儿科医学的人,坚持梦想方向,形成良性循环。

排队就诊的中国儿童(图片源于网络)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