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春见闻:中国年轻一代信息高速路上的传统春节

2016年02月15日 09: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柳州2月15日电 题:中国年轻一代信息高速路上的传统春节

  作者 朱柳融

  在上海工作的广西柳州姑娘覃玥2月14日踏上了返程的路途。在柳州白莲机场,覃玥连上当地官方设立的免费Wifi“@i-柳州”,在社交软件上与朋友分享了母亲准备的四只家养生鲜鸡图片,道别后便登机了。

  这并非覃玥首次使用柳州官方开通的免费Wifi。2015年12月,柳州成为广西首个开通免费Wifi的城市,在市区的公共区域建成2155个政府免费Wifi接入点。

  “2月4日回到柳州,一下飞机我就蹭了这免费Wifi,给亲友发微信报平安。”25岁的覃玥说,春节期间在市区里,微信抢红包、拜年没少用这免费Wifi。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放鞭炮、穿新衣、守岁……各式年俗混杂的欢乐团圆是中国传统的年味儿。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加快,中国年轻一代的春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近年来,在以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体系的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建设方面,中国取得长足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政府免费Wifi建设已推动数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88亿,手机用户为13亿。

  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没那么发达的时候,90后也有春节“专属记忆”。“童年的春节快乐而充实。”覃玥说,小时候,在春节前一家老小20多口人就赶回老家大扫除,买糖果、鞭炮、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货,还有新衣服。除夕那天,全家人一起祭祖、吃年夜饭。

  覃玥记得,在互联网与春节紧密结合的21世纪,在2014年春节,她通过手机抢了第一个微信红包,当时感觉一种延续传统发红包习俗的过年新方式出现了。

  今年,这种形式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据腾讯公布的数据显示,猴年春节期间(2月7日至12日),微信红包总收发次数达321亿个,是去年的近10倍;90后是发红包主力,共发送25.88亿个。

  “现在的年轻人联络感情是靠微信、微博,我年轻时是一家人围炉看春晚,话家常。”属于60后的覃玥的父亲覃先生说,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联欢晚会,是许多中老年人美好的共同记忆。从那以后,除夕夜的春晚成了许多家庭年夜饭的“主菜”之一。

  覃玥近八旬的祖母周女士,年轻时代是物资匮乏的20世纪50年代。“那时几乎吃不上肉,与外界的联络也全靠一双腿。”周女士说,过年时家里才有肉吃,拜访亲戚得一家一家走。

  从物质匮乏到丰富,从电视的普及给春节带来新的娱乐方式,再到信息高速公路的普及,提高人际沟通的便捷性。一代代人的春节传统在通过新的形式重新展现。

  在台湾居住20年的柳州人管女士,今年春节时回到家乡。通过连接免费Wifi,管女士给远在台湾的亲友分享了柳州年菜和特色果蔬的图片。信息高速公路的便捷,一秒钟拉近了两岸的距离。

  “通过社交软件拜年送祝福,发红包,分享过年的精彩瞬间,网上购买年货,都是在科技进步中传承春节。”覃玥说。但她同时也在感到困惑:现在亲戚不靠“走”了,而是用微信等社交软件联系,距离真的近了吗?(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