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猴年到产科忙 “猴宝宝”扎堆半数是二孩

2016年02月15日 14:22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猴年春节假期,猴宝宝扎堆出生,省城大医院产科比平时都火爆,有的医院新生儿数量甚至相比往年翻番。医生提醒,生孩子应尊重自然规律,“尽量听从医护人员的专业化建议。”

  各大医院皆迎

  生育小高潮

  “这应该是近几年最忙的一个春节了。”14日上午,山大二院妇产科主任徐永萍告诉记者,猴年春节期间初一到初六该院共出生143个孩子,比羊年春节(79个)翻了将近一番。在她印象中,前年的马年春节期间该院出生了100多个孩子,已经算近些年比较多的,“没想到今年比马年还多。”

  徐永萍说,该科共有130多张产床,假期一直保持着爆满状态。该院产科产房副护士长李海燕介绍,她们年前已经通过微信公开发布了春节期间的排班表,并提醒孕产妇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假期扎堆,“没想到还是有这么多人。”据了解,山大二院出生的猴宝宝中,约有一半属于二孩,剖宫产出生的孩子也占到一半左右,其中仅正月初二(2月9日)一天就剖宫产了15个孩子,该日值班的主治大夫段淑红忙得甚至顾不上吃中午饭,一天都没出产房手术室。

  除了山大二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在长假期间也出生了225个孩子,平均每天将近40个,“我们一直在加床。”该院一位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春节假期该科医生、护士基本都是24小时连轴转,确保应对任何突发问题,“我们医院的第一个猴宝宝出生在大年初一凌晨的0:33,是个男孩,二胎,大家都很高兴。”据了解,省千佛山医院、省立医院等省城的不少大医院,也在猴年春节迎来生育的“小高潮”。

  为要“猴宝宝”

  硬拖到节后生产

  随着全面二孩开放,高龄及高危产妇数量不断增加,加上一些家属坚持“选日子,生孩子”的做法,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孕产的风险。记者从山大二院妇产科相关记录中看到,今年春节长假期间生产的产妇中,将近一半都在30岁以上,“一般来说,女性年龄越大,生产时可能遇到的风险就越多。”徐永萍说。

  除了年龄等自然因素外,还有些人为因素也对生育产生影响。山大二院产房护士长张桂华告诉记者,住在该院的一位孕妇本应在节前生产,但为了生“猴宝宝”,硬是拖到了大年初二才要求医院实行了剖宫产,“这位孕妇胎位有问题,羊水随时可能破裂,那样做是冒了极大风险的。”

  这种“选日子生孩子”的方式,也给医院带来了一些麻烦。张桂华表示,每次排班她都会翻翻手机看“黄历”:“逢六逢八或其他双数的‘吉利日子’,我们会尽量多安排些人手,在确保产妇和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家属的要求。”

  “家长们都是为了孩子有个好的未来,这点我们能理解。”张桂华说,但她也同时提醒,生孩子还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尽量听从医护人员的专业化建议。”

  猴年到产科忙

  随着除夕夜零点钟声的敲响,鞭炮声四起,农历猴年到来了。而此时,热闹的除了外面的鞭炮,还有这里—— —8日凌晨,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灯火通明。护士和家属来来回回忙碌着,五六个产妇被推进产房待产。其中有不少都是二胎准妈妈。据产科医生段明英介绍,有一个二胎妈妈,为了要个猴宝宝,腊月二十七就住进医院,却迟迟不生,当日新年钟声一响,就推进产房进行助产,并于当日上午11点多生下一名重近8斤的女婴。

  还有个来自齐河的准妈妈,早上6点就从老家赶来,8点多顺利生下一名女宝宝,而她的大女儿,也是属猴。她丈夫幸福地笑着说,这下家里两只猴宝宝了,以后得闹翻天啊。

  除了产房,大年初一的产科门诊也是异常火爆。早上7点多,产科医生段明英早早地来到门诊,她前一天就了解到,当天她的号“已经满了”。果不其然,一大早,产科门诊挤满了前来就诊的准妈妈们。市民马先生和妻子一大早来产科门诊,一同来的还有他们6岁的大女儿。据马先生说,妻子预产期是正月里,本来想着大年初一门诊上人少,没想到来了一看人那么多。为了这个检查,一家三口等着检查完后再赶回老家过年。

  一上午,段大夫一共看了90多个号,这比去年的大年初一多出来60多个号,忙得她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