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重视逝者独特历史价值才是真正意义的“葬”

2016年03月30日 15:3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专家:重视逝者独特历史价值才是真正意义的“葬”

  怎么保存骨灰 该保存什么……

  日前,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倡导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什么样的葬式算“合葬”?在现有墓穴基础上推行合葬是否可行?生态节地安葬又需要怎样的配套措施和政策引导?

  【探访】

  “改建合葬肯定比买两个墓要便宜很多”

  上周六是清明期间第一个祭扫高峰,上午十点,前往福田公墓的车辆已经沿路排成数百米的长队。南门入口处一溜“绿色生态节地安葬”的宣传展板,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公墓搭建的便民服务驿站旁,工作人员不断向祭扫市民发放着免费的黄丝带、鲜花等祭奠用品。

  进入墓地区,三三两两的市民围绕在各自亲人的墓碑前。来祭奠父母的刘女士认真摆好五六种糕点供果,点上香烟插在小香炉里,还掏出一瓶白酒呈在香炉旁边。

  “这儿现在已经没有墓地卖了,要是费用合理,我不就不用再找别的地方了吗?”对于民政部鼓励的“合葬”,刘女士称愿意考虑,但要看公墓方面收取的改建管理费用。顿了顿,她表示还要看爱人的意见,“我公公婆婆选择的是塔位,祭奠方便,价格不太贵,我觉得也挺好的。到时候我爱人要是不想跟我爸妈在一块儿,我俩就也找个塔位。”

  将既有的夫妻双穴墓改建为能盛放更多骨灰盒的合葬墓,福田公墓管理人员称未来不排除会去做,但要因地制宜。“怎么改,放几代人?我们墓地都是石头的,地下基础好多是成排的,一改是不是把别人的墓牵扯进去了?推广的前提是改变家里老人的传统观念,还得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商量,不是说一句话要改造就都给统一改了。”

  在依山而建的金山陵园,越早开发的墓穴位置越低,新墓则一路开凿上去。拾级而上爬到山顶,人们多半已气喘吁吁。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里总共有一万多个墓穴,空余在售的仅20多个,售价在十二万到二十几万之间。“改建合葬还没有具体计划,不过政府鼓励这个,将来有可能按民众需求去实施,肯定比买两个墓要便宜很多。”

  公公、婆婆、父亲都葬在昌平某陵园的李丽(化名)回忆,十多年前公公婆婆去世,丈夫花了2万元为两位老人购买墓穴,面积有一平方米。2014年父亲去世,不但墓穴面积小了,价格更是涨了七八倍。合葬不失为“性价比”颇高的选择,不过在具体操作方面可能还要多多思量。“比如儿媳妇也跟公公婆婆葬一起吗,死了之后继续当婆家的人?再有人下葬,之前的骨灰盒是不是得拿出来倒腾一下,认老理儿的可能没法接受吧?”

  “死后怎么葬不过是个形式”

  按照民政部总体规划,到“十三五”末,在巩固和提高全国年均火化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对此北京已先行制定目标,去年10月市民政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骨灰安葬生态化比例达到年安葬量的50%,骨灰撒海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4%以上,骨灰景观撒散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2%以上。

  上周六,北京市民政局进一步印发《北京市殡葬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规定本市公墓不再新建传统墓碑,对于租用合同到期的传统墓穴原则上不再续租,并且将对不再续租的墓穴给予奖励。

  在福田公墓,管理人员称已无对外销售的传统墓地,但属生态葬范畴的花坛葬仍可购买。“这是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9800元,可以葬两个人的骨灰。”

  按照指点,记者来到花坛葬区。宽敞的院落安静祥和,左右对称建有两个巨大的圆形花坛,各自花坛中间植有一棵茂盛的松树,下方被五彩缤纷的盆花簇拥。沿花坛外侧一周,大小不超过半平方米的碑面一个个紧密排列。逝者的骨灰从其碑面所对应的位置撒入花坛中,回归自然。

  60出头的张女士与家人来给父亲祭扫,他们把老人的碑面擦拭干净,又将从门口便民服务站领取的黄色菊花插在碑面后的花丛里。张女士称自己十几年前便购买了此处花坛葬,当时的价格才500元。“这儿就挺好,花花草草的。”她笑言自己很想得开,“活着的时候好好对父母就行了,死后怎么葬也不过就是个形式,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到时候我连这儿也不买,直接往海里一撒,省事省心。”

  相比之下,金山陵园的生态葬囿于条件和观念,一直乏人问津。其骨灰撒散区修建在山坡最高处,开辟出的斜面两端各设有一个状如烟囱的口,骨灰由口倒入。斜面前方立着一个黑色石碑,骨灰葬入后会在碑上刻下逝者的名字,入葬费用4500元。然而碑已经做好了七八年,却还是光溜溜的,一个名字也没有。工作人员猜测,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家的骨灰会倒在一起,人们不太能接受。

  【正说】

  地下水位较低的北京

  做纵深式墓穴改建难度更小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乔宽元指出,民政部《意见》中的“鼓励合葬”,与传统的家族墓、祖坟等有着本质不同。“家族墓是平面布置的,一个个墓排列在一片区间,占地面积随着墓穴增多而扩大。《意见》鼓励的是同一面积下安放更多逝者的骨灰,比如对于夫妻双人墓,子女后辈们在不扩大墓地面积的前提下,与父母祖先葬在一起。”

  在乔宽元看来,“合葬”是一种节约土地的葬式,对北京、上海等土地稀缺的城市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上海为例,土地承载量已经到了极限,而每年死亡人口持续增长,预计2050年左右比2020年还要翻一番。“那么多的死亡人口,骨灰均需安置的话几乎是拿不出土地的。”他认为,目前上海已经有了百万“地下大军”,墓穴的使用年限又长达70年,许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墓水泥剥落、黄石开裂,难以妥善存续。正好可以思考通过老墓改造,采用家庭合葬的模式,来发挥已有土地的作用,且符合百姓“陪伴在祖先身边”的传统愿望。

  不扩大墓穴占地面积,又要存放更多骨灰,或许只能考虑在墓穴纵深上做文章。上海市殡葬管理处处长高建华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早在2008年,上海就曾做过类似探讨。在颛桥寝园和淀山湖归园试点,有四穴、六穴还有八穴。从地面看是一个双穴,墓穴下面再放三层。此外,上海未来还将探讨如何在现有墓穴上做文章开展合葬。譬如可以将家庭成员的骨灰葬入爷爷奶奶的墓穴里,比单独买一个墓要便宜很多,也成为缓解“死墓危机”的途径。

  乔宽元认为,纵深式墓穴改建在技术方面没有任何困难。事实上,上海因为地下水位比较高,挖深一些容易进水,相对而言,地下水位较低的北京做类似的改建难度还更小些。“土地是个常量,不可能扩大。山再大能有多少山?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都迁出去了,没有任何理由浪费土地,中国人都没有理由浪费土地。”

  重视逝者独特的

  历史文化价值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葬”

  乔宽元介绍,近年来在国家持之以恒地宣传引导下,百姓对于生态节地葬式接受度是在逐渐升高的。“上海和北京的墓穴面积已经小于一平方米,而且上海的节地葬式已经占到总量的28%,海葬占到2%。”

  此次《意见》中提出的“鼓励合葬”,乔宽元认为其关键在于唤起百姓对土地珍惜的概念,以及消除人们心中的顾虑。“日本的安葬模式比我们更简单,我们还要做骨灰盒,他们直接就撒进去。至于墓穴置入数个骨灰盒的多次开关问题,咱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怎么能说是打扰呢?”

  除了合葬的创新提法,乔宽元强调,《意见》中还有一条最重要的表述是“建设一批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在他看来,殡葬改革长期聚焦于骨灰的保存方式,“墓小一点大一点,深一点浅一点,跟不跟爸妈在一起,还是要分家……讨论个没完。”而将人们从单纯争论“骨灰的保存方式”引导到思考“该保存什么”上去,才是殡葬文化的革命性变化。

  “说白了,骨灰是‘千人同样’,一样的温度烧出来,一样的磷和钙。”乔宽元坦言,更豁达、更理想的生态安葬的文化内涵,应该是后人对逝者人生文化的保留。他介绍,上海福寿园有个人文纪念馆,收集逝者的生前物品,比如一盏灯、一面旗、一把椅子等等。不以墓碑高矮、占地大小来体现一个人的功德与价值,而是通过形态各异的物品来呈现与纪念逝者的人生。“这个纪念馆就是很好的生命文化教育基地,重视每位逝者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葬’。” 本报记者 魏婧

  制图 冯晨清

【编辑:王忠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