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56年前生产队长因公牺牲 非亲非故老人为其扫墓

2016年04月05日 09:15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56年前,生产队长因公牺牲,只是听说了这个故事的他却牢记一辈子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挂念

  绍兴七旬老人自制感人视频,多方寻找,为当年的英雄村干部扫墓

  本报通讯员 王薇 本报记者 史春波

  找到赵金荣的墓时,胡鸿勋默默献上了一束菊花。长达半个多世纪来,这个心愿一直挂在这位七旬老人的心头。

  这是一次特别的扫墓,坟前墓里的两人非亲非故。

  村干部赵金荣牺牲那年四十来岁,而胡鸿勋当时才15岁,还是一名高中生。

  “他的事迹影响了我一生。”昨天晚上,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上胡鸿勋时,他这样说。

  那个素昧平生的生产队长

  成了他一生都不能忘却的人

  胡鸿勋不会忘了56年前的那个夏天,那年,他才15岁。那是台风过后的一天,天气炎热,胡鸿勋和高中同学一起,来到绍兴陶堰镇的一个叫白塔洋的地方帮忙“双抢”。

  刚进村,他们就看到村里到处都是披麻戴孝的人,大家一脸悲伤。

  经过打听,胡鸿勋才知道,刚刚几天前,村里的生产队队长赵金荣为了抢救粮食而牺牲了。他才四十来岁。

  当时正值“双抢”最忙碌的时候,一场台风突然来临,白塔洋上狂风怒吼,白浪滔天,村里满载稻谷的船只马上被卷入大风,漂走了。

  正在吃午饭的赵金荣一听说这个消息,马上扔下碗筷冲到湖边,不顾风大浪急,跳进了湖里,向船游去。

  那天实在风大浪急,水性不错的赵金荣也不幸牺牲。消息传来,村民们失声痛哭,陷入悲痛。

  胡鸿勋记得,当时听到这个故事时,自己的心情也颇为沉痛。

  “双抢”结束后,他回到学校,发现“赵金荣”这个名字和他的故事,像是烙印一样镌刻在他的脑海里,成了此后人生中不能忘却的记忆。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挂念

  他想去英雄墓前鞠个躬

  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么多年来,胡鸿勋的人生也经历了诸多坎坷。他下过乡,打过工,也下过岗。这些年,“赵金荣”这个名字,他却一直没有忘记。

  10年前,胡鸿勋在一家单位退休,喜欢上了摄影。而56年前发生壮烈一幕的白塔洋,也成了他最爱取景的地点之一。有了空闲时间,也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一个念头越来越强烈,那就是,去给非亲非故的英雄“赵金荣”扫扫墓,鞠个躬,献上一束花。

  在今年清明节前,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他找到了还在白塔洋附近居住的赵金荣的儿子。

  “我去的那几天,只有他儿媳妇在,一听说我的来意,她也很感动,说很高兴还有人记得她的公公。”胡鸿勋说。

  赵金荣的儿媳告诉他,赵金荣牺牲后,家人给他做了两座坟,一座是在屋后的青山上,一座是在绍兴平水的山上,那是赵金荣的老家。但因为当时条件困难,简陋得连墓碑也没有。

  为非亲非故的人扫墓

  他说是为了宣扬正能量

  赵金荣的两座坟,胡鸿勋都去扫了,他骑着电瓶车,买了菊花。终于见到56年前的英雄长眠之地,这位70多岁的老人不禁掉下了眼泪。

  “你的事迹,我一直记在心里,对我以后的人生影响很大,教我做一个无私的人。50多年来,我一直想来看看你,今天终于如愿了。”在墓前,他这样说。

  一次偶然的见闻,半个世纪,对于一位英雄的崇敬,或许很多人难以理解。

  怎么样让英雄的事迹激励更多的人?怎么样让更多的人纪念英雄?

  回到家后,胡鸿勋他和朋友一起,将自己寻访赵金荣后辈、与赵金荣儿媳交谈、上山扫墓的过程制作成一段视频,同时配上了自己多年来在白塔洋拍的风光照。

  “视频是我的朋友孙锦田拍摄和制作的,我也很感谢他。”胡鸿勋说。

  世事沧桑,50多年改变了很多事情。“白塔洋更美丽了,周边的人们生活更幸福了,但我想赵金荣这样的英雄,值得被铭记。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当时事件的见证者,能够为英雄做的一点微薄的事。”胡鸿勋说。

  做好后,胡鸿勋还专门把视频送到了当地镇政府,希望能把英雄的精神更多地宣扬。

【编辑:王忠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