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如何不让校运会成为部分学生的“心头刺”

2016年05月03日 13:3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春末夏初,一些高校即将举办春季运动会。运动会本身是为了活跃校园气氛,增强学生集体观念,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而组织的,但如今却成了部分高校学生的“心头刺”。

  近日,一所高校的学生在网上抱怨,校运会前竟要“训练”观众,到场观众从动作到欢呼声都要进行编排和演练。而有的学生是迫于“不做观众就要丧失评优评先资格”的条件,才参与这个活动。另外一所高校的学生也曾对自己“被观众”表示无奈,不愿因为学分等交换条件,被迫待在校运会的观众席上。

  除了“被观众”,校运会让学生叫苦不迭的还有一事。去年此时,一社交网站上有人提问:“如何看待某大学一天到晚训练,为运动会开幕式做准备?”提问中描述,该同学一周中基本每天满课,但每天早中晚需抽出时间去参与开幕式排练,共计3个小时左右。如果不参加,辅导员就会一遍遍打电话跟他谈话。有些院系甚至提出,3次不参加排练就算旷课。

  对于学校而言,举办校运会多是为了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体育观念。但到了实践中,部分高校却一心追求节目效果和观看感受。选择参与者时,部分组织者采取强制措施,利用利益关系进行要求。在排练中,要求高,强度大,挤占时间多,让学生失去参与热情。而参与其中的学生,是否能够得到集体意识和体育观念的教育,不得而知。

  绝大多数教育者都明白如何通过组织活动达到教育目的,但还是有些人会在这个过程中忘记初心,一味追求节目本身的效果,忽略其教育本质,以至于让有的校运会沦为形式化的产物。

  此外,个别高校本末倒置,混淆了开幕式在运动会上该扮演的角色,毕其功于开幕式。事实上,不少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开幕式,都开始简约化,有的运动会甚至直接取消开幕式。但有些校运会组织者依然把开幕式的精彩程度、观众的捧场程度置于重要地位,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实在是得不偿失,也让人啼笑皆非。

  其实,学校办好运动会的初衷不难理解,但办好运动会的方式有很多,强制参加是最无效的一种。譬如,组织者可以招募热爱表演的学生加盟开幕式,也可以在运动会项目设置上增加趣味性,降低参赛门坎,让更多的学生自愿参与,使得运动会真正成为学生的运动嘉年华。(郑州大学 杜冉)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