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震后的傣家村寨

2016年05月26日 20: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云南普洱5月26日电 题:震后的傣家村寨

  记者 保旭 史广林

  在迁糯村中心广场旁的一棵千年菩提树下,几位傣族妇女正在闲聊,因为多雨,她们也“偷得”一点清闲。

  位于云南省景谷县迁糯村大寨一、二村民小组,是一个傣族聚居的村寨。2014年一场6.6级强震袭击了这个“傣族小江南”,虽说伤亡不大,但道路、房屋、寺庙受损严重。

  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访了这个震后依然美丽如初的傣家村寨,看到的不仅是重建后干净的新房、肥沃的良田,也感受到当地在因地制宜恢复重建中所特有的傣族民众对自然的敬畏。

  古寺修缮重塑心灵家园

  寨子中心的迁糯佛寺在上次地震中受损严重,几位来自大理的修缮师傅正在加紧工作,“经常有村民来问什么时候修好”。

  迁糯佛寺建于清乾隆戊戌年(1778年),复修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为云南省最大的傣族南传佛教寺院之一,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门全仿内地汉传佛教的形式,寺庙展现了明末清初建筑风格,同时结合傣族建筑式样。寺内窗户的雕花,竟然是道教的“八仙”。

  迁糯佛寺主持说,寺庙可看出来当时傣汉文化、中原文化与东南亚文化在当地的融合。因为这个寺庙代表着当地傣族民众接受了来自各地的文化,当然也成为当地民众重要的精神寄托。“当地人大小节庆都会到这里‘进香’,甚至缅甸、老挝、泰国的人也会来此敬拜。”

  原本就需要修缮的寺庙又遭遇强震,损毁严重。一时间,来的人少了很多。景谷县委书记介绍,他们启动了重修计划,“不仅要保护好这个代表着文化交融的文物,更要为当地傣族民众重塑心灵的家园。”

  从传统中领悟的生态经

  迁糯村周围树林茂密,放眼望去,整个村子被几片树林围了起来。在当地村民陶华顺口中才得知,这是傣族人创造的“绿色大遗产”——竜林。

  陶华顺说,傣族建寨时,要先选一片高大的森林,作为寨和勐的保护神——“寨神”和“勐神”的居住场地,之后才在竜林周边平坦的地方建造村寨。竜林是严禁伐木、采摘和打猎,也不许牲畜进入。“即使是风吹下来的枯树枝、干树叶、熟透的果子也不能拣。”

  有这样的竜林围着,这个震后的傣族村寨多了几分自然和生态。也因为有了这样的传统,村寨的恢复重建更加注重生态。

  景谷县委书记罗景华说,“一些好的传统我们要保留,但是一些不利于享受现代文明的陋习也要遗弃”。

  村里新建的房屋保留了傣族独特的屋顶结构,但原本的“吊脚楼”被放弃。“之前我们都在一楼养猪养牛,现在不用了,牲畜都养在旁边的小屋,家里也干净了不少。”

  为了保持村子的干净,不但集中设置了垃圾存放点,还将厕所引进屋内。陶华顺对这个做法开始还是不习惯,“总觉得怪怪的,慢慢到觉得方便起来。”

  傣族民宿建特色旅游村寨

  迁糯佛寺前的广场上,48岁的迁糯村象脚鼓队队长陶华安正带着村民,排练象脚鼓、白象舞、嘎光舞、孔雀舞、傣族舞等六个节目,来自景谷县文化馆的专业老师指导着大家。

  景谷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董桂英介绍,为帮助迁糯村打造旅游产业,县里文化馆的老师利用节假日,经常组织迁糯村村民培训,提升表演的可看性。有时候还为村民编排节目,组织村民“走出去”参赛。

  旁边,迁糯村的特色民宿已经初具规模。村民陶新华打算发展民宿。他说,“我还拿到了厨师证,游客来了可以体验下傣族风情民居、品尝正宗的傣味。”

  谈起未来的旅游,陶华安信心满满,“我们这里有百年古寺,傣族小吃,我们再给他们表演民族舞蹈,这样游客也愿意来啊,游客来得多来,我们的收入肯定也会上去的。”(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