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珊瑚恢复鱼类猛增 中国首个热带海洋牧场生态效益显著

2016年06月01日 10: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三亚6月1日电 (记者 尹海明)“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的生态效益是非常好的。”为中国首个热带海洋牧场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提供技术支撑的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王爱民,31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介绍,经过5年多的建设,三亚海洋牧场已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

  蜈支洲岛位于三亚海棠湾,由于过度捕捞、旅游开发等原因,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曾一度退化。从2011年开始,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努力在蜈支洲岛附近千亩海域持续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其中500亩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区域,另外500亩由企业投资建设。

  王爱民说,人工鱼礁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蜈支洲岛海洋牧场鱼类的增加非常明显,种类和数量初步估计是之前的10倍以上。同时,蜈支洲岛附近特别是其北边到东边的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看起来很吃惊,一片一片的,像森林一样。”

  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章华忠向记者展示的一段近期视频显示,人工鱼礁上被大量海洋生物覆盖,表面上的多种珊瑚长势良好,有海胆、海星等海洋生物在礁体上安“家”,大量不同种类的鱼群自在徜徉,更有大型肉食性凶猛鱼类石斑鱼出现在画面中。

  良好的生态效益坚定了企业持续投资环保的信心。“珊瑚的退化,鱼类的减少,曾使得景区在2008年以后停止了海钓项目经营。”蜈支洲岛景区副总经理丁峰说,“现在水下的鱼一群一群的,从2014年开始,海钓项目又恢复了。此外,游客潜水可以看到更多的珊瑚和鱼类,也增加了景区吸引力。”

  “生态资源逐步得到恢复,在环保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企业将获得长期收益。”丁峰说,最初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行投入,而今景区有很大积极性建设更大规模海洋牧场。景区将借助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力量,未来计划打造“海底森林公园”。

  “有研究机构正在景区做海底监测试点,未来可能将实时监控放在景区大屏幕上,甚至在网上直播,在吸引游客的同时进行海洋知识科普。”丁峰说。

  记者从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2011年至今,三亚相继启动了红塘湾、蜈支洲岛和大东海海洋牧场建设,已建设投放礁体2.3万空立方,钢质船型礁10艘,在礁区投放价值200多万元人民币的礁栖性水产种苗。

  章华忠表示,海洋牧场建设是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可推动渔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渔业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三亚建设海洋牧场的主要目的在于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兼顾旅游开发。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已体现出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将逐步显现。

  “三亚是知名旅游城市,年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去年底还获批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渔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潜力很大,很多企业愿意投资海洋牧场建设。”章华忠说,“但企业投资需谨慎,要考虑市场和环境的承受力,不宜过多”。

  王爱民也表示,与中国北方耕植型海洋牧场不同,与旅游业相结合是海南海洋牧场建设发展最好的方式,可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