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广场舞、露天卡拉OK 82.8%受访者支持公园“降噪”

2016年08月02日 07: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漫画:朱慧卿

  前不久,北京在部分公园试点推行“降噪令”,对公园噪音进行专项治理。试点公园禁止大音响入内,并限制了园内音量的最高分贝。“降噪令”实施后,公园真的安静了吗?大家对“降噪令”是什么看法?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8%的受访者支持新实施的“降噪令”。自降噪令实施以来,42.9%的受访者直言公园噪音并无改善,48.7%的受访者建议设置专职人员监管。

  74.4%受访者直指广场舞为公园噪音最大制造者

  每天都去公园跳集体舞的李秀珍表示能够理解降噪令的实施,他们也已经把大音响换成了小音箱,“声音高些效果肯定更好,大家跟着音乐也跳得更起劲。但我们也不愿意影响其他游客”。

  调查显示,关于公园的各种噪音源,74.4%的受访者直言广场舞制造的噪音最大,69.9%的受访者认为是露天卡拉ok。其他依次为:乐器演奏(36.9%)、展览表演(28.3%)、大合唱(23.6%)。

  退休后的张广(化名)每天都会去公园遛弯,但不曾参与公园的各类集体活动。“平时大家唱歌跳舞,气氛还挺好,但有的声音实在太大,很扰民,尤其是对居住在公园附近的居民来说,会感到烦躁。有时我遛弯回到家,耳边还在嗡嗡响,甚至产生幻听。‘适度’是最好的,娱乐自己的同时应顾及别人的感受”。

  在一家健身公司工作的郑彤每逢周末就去公园散步,虽然她的工作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健身音乐,但她并不适应公园的“背景音乐”。“周末时,公园比平时热闹许多,上班族、老年人、小孩子……但因为活动声音太大,不能达到散心目的,也只能去较远的区域”。

  面对公园噪音,68.3%的受访者表示对自己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22.8%的受访者直言影响很大,仅9.0%的受访者表示没影响。谈到具体的影响,57.4%的受访者表示生活没有安宁清净的时候,53.2%的受访者直言扰乱心情。其他还有: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情(47.6%),噪音环境导致身体不适(45.2%),影响听力(20.0%)。

  48.7%受访者建议设置专职人员监管

  公园集体活动,愉悦了一群人的同时,过大分贝的声音也让周围的人“被活动”了起来。调查显示,82.8%的受访者支持新实施的“降噪令”,仅8.5%的受访者不支持。

  郑彤认为,“降噪”是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如果在公园禁止这类集体活动,会阻碍一大批人的老年休闲生活,而且他们若在居住社区里活动,则更扰民”。

  张广也非常赞同“降噪令”的实施,但据他观察,自“降噪令”实施以来,噪音情况确实有些改善,但近期又有反弹,“有的公园只是张贴了降噪的宣传海报,效果不明显。没有严格的惩罚措施,管束不了那么多人”。

  “降噪令”实施后,公园噪音情况是否有改善?31.9%的受访者表示有所改善,42.9%的受访者认为并没有,25.3%的受访者则没注意。面对公园噪音,18.5%的受访者曾投诉过一两次,16.4%的受访者直言投诉过很多次,65.2%的受访者没有举报过,其中14.2%的受访者不知如何投诉。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认为,“降噪令”的出现符合很多民众的意愿,“我个人是积极赞成的”。他还表示,虽然“降噪令”实施效果在初有成效之后又有反弹,但这并不会导致“降噪令”无疾而终,“效果减弱后,民众必有反馈,有关部门也必将跟进,管理部门的话语权是很有效的”。

  李秀珍表示,大爷大妈们的活动普遍在上午,觉得太吵的游客也可以下午来公园,会更安静些。

  调查显示,48.7%的受访者建议设置专职人员监管,42.9%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强噪音危害的宣传,42.1%的受访者建议错峰入园。其他还有:公园分区域游玩(42.0%),园内张贴标示语(40.8%),加大惩罚措施(33.8%),设置便民投诉渠道(22.8%),戴耳塞(16.7%)。

  在王琪延看来,公园毕竟是群体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群体活动参与者和游园的民众都应各退一步,多一些理解。他建议,公园有关部门很有必要提供相应的帮助,“比如在需要的时段,公园可搭建临时的可折叠的防噪墙,不需要时可以收起来。不仅仅要靠民众的自觉和互相监督,公园也要负起应有的责任”。

  受访者中,00后占0.4%,90后占20.4%,80后占54.7%,70后占18.3%,60后占5.4%,50后占0.9%。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孙奥博

【编辑:陈鸿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