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浙江龙泉扶贫“三曲”:精准扶贫树开出群众满意花

2016年08月04日 19: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龙泉扶贫“三曲”:精准扶贫树开出群众满意花
龙泉市异地搬迁安置小区河阳公寓 陈洁 摄

  中新网丽水8月4日电(记者 李婷婷 实习生 陈洁)为政之道,关键在富民;小康之路,重点在脱贫。如果说富裕地区各有各的致富模式,那么贫困地区的贫困原因就都大抵相同了——山多、路远、耕地少。位于浙西南边陲的龙泉“九山半水半分田”,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让其被冠以“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称,但一座座高山也犹如一道绿色屏障,给农民带来不便和落后,跟上浙江整体发展步伐显得十分艰难。

龙泉市异地搬迁安置小区河阳公寓 陈洁 摄
龙泉市异地搬迁安置小区河阳公寓 陈洁 摄

  “穷在山上,难在路上,缺在钱上”,这曾是龙泉的真实写照。历年来,当地政府不断探索扶贫模式:从“笼统式”的共性扶贫到“菜单式”的精准扶贫,从过去的“大水漫灌”到如今的“精准滴灌”,其打出的一套精准扶贫“组合拳”成效渐显。

  2015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06元,同比增长10.4%,收入增幅连续四年位列丽水市第一,并全面完成了消除“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7028户17326人的贫困现象。

  在龙泉市委书记王小荣看来,扶贫不只是送真金白银,更重要的是对症下药,把扶贫之“水”滴在贫困之“根”上,把扶贫好钢用在致富利器上,如是才能真正实现挪穷窝、斩穷根、掘富源。

郑原斌夫妻设计的青瓷车饰 李婷婷 摄
郑原斌夫妻设计的青瓷车饰 李婷婷 摄

  异地搬迁扶贫 换一方水土天地宽

  在龙泉市龙泉溪西侧的河阳公寓,一栋栋楼房整齐排列,绿化带上种满了红花绿草,几位居民在一旁有说有笑。看到此景,周世强感叹,河阳公寓让来自不同乡镇的农民找到了“安居乐业”的感觉。

  周世强来自龙泉市上垟镇源底村,4年前搬到河阳公寓后,三室二厅的房子让他“喜出望外”,收入不仅比以前有大幅增长,生活过得也一天比一天好。“以前住在乡下,和弟弟一家以及父母都挤在老泥土房,而且交通不便。”

  “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农户,早就自己搬出大山,贫困户也想进城,却没有能力搬。”周世强说,诸如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等困扰是源底村十余户村民挥之不去的阴霾。

  直到在龙泉异地搬迁的惠农政策帮扶下,周世强一家搬到了异地搬迁安置小区河阳公寓,在政府补助下,他用不到50万元买了一套120平方的房子,至此生活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出路只有挪穷窝。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龙泉将异地搬迁作为精准扶贫举措来抓,以“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为目标,以紧水滩库区、岩樟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质灾害隐患区作为重点区域,大力推进整村搬迁和安置小区建设,推进山区群众异地转产转业,增收致富。

  “对于龙泉来说,扶贫开发必须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这样一个现实。”据龙泉市扶贫办副主任张元汉介绍,龙泉是个山区市,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行政村88个(自然村375个),村庄分散、人口密度稀少。“而实施异地搬迁,引导农民走出大山,既能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也能缓解原居住地的人口与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

  移民搬迁是贫困山区群众“挪穷窝、挖穷根、避险情”的千秋大计,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据介绍,为解决群众“搬得下”,龙泉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并在乡镇探索推行“三直8户、四直8户”等以8户为单元的联建公寓式套房模式,实现“农户节约建房成本5万元以上、政府节省土地资源40%以上”的双赢效果。

  为解决群众“稳得住”,当地建立了异地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和例会制度,将财政资金和其他项目资金捆绑起来,做到“小区建到哪里,配套就跟到哪里”,切实提高异地搬迁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为解决群众“富得起”,异地搬迁小区建成后,龙泉及时跟进小区后续管理服务工作,并启动农村新社区建设,开展异地搬迁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和动员当地企业优先录用搬迁农民,并扶持搬迁群众在家门口经商办厂创业。

  一系列暖心之举下,龙泉的“生态移民”真正成为了“幸福移民”。截止2015年底,当地已完成全年异地搬迁1141户4335人,其中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搬迁1207人,占当年搬迁人数的27.8%。

龙泉市瓯源基本饰品袋厂内,加工妇女们正忙着加工各类饰品收纳袋 李婷婷 摄
龙泉市瓯源基本饰品袋厂内,加工妇女们正忙着加工各类饰品收纳袋 李婷婷 摄

  产业扶贫 提升百姓“造血功能”

  开阔的工厂车间内,颜色各异的布料在工人手里来回摆弄着,屋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平车台,缝纫机的嗒嗒声响成一片……在龙泉市来料加工企业孵化基地二期的瓯源基本饰品袋厂内,加工妇女们正忙着加工各类饰品收纳袋。

  32岁的蒋巍娟,在这里做来料加工已有3年。每天做完家务、送孩子上学之后,她便会到村里的来料加工点“报到上班”。“过去只能在家务农,现在工作赚钱、照顾家庭两不耽误,每个月能有三千多元的稳定收入,家门口都能挣钱。”

  在龙泉,有2.6万名像蒋巍娟一样生活在山旮旯里的农户,在一项名叫“来料加工”产业的串联下,和大山外面的世界紧紧连在了一起。

  “来料加工这个看起来很‘土’、不起眼,一点也不‘高大上’的产业,却实实在在带动了当地农户的增收。”龙泉市妇女联合会周池梅表示,产业扶贫是解开贫困枷锁的金钥匙,但需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以及贫困户的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进行选择。

  就龙泉而言,伴随着丽水周边城市如义乌、温州、台州等地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当地一直都不缺来料加工业务。而眼下,不少经纪人也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半成品加工模式,而是办起企业、建起厂房。

  比如,负责瓯源基本饰品袋厂的经纪人何树民,就建立自己的设计团队和品牌,带领加工点实现了从“来料”到“来单”华丽转身。如今该加工点带动加工妇女达90多人,加工产品的利润空间也比纯加工时期至少高出15%。

  在龙泉,有人因一针一线脱了贫,也有人因把小饰品做成大产业而过上了好日子。

  在剑池街道武潭村的一个小楼里,里里外外都坐着低头做手工的妇女,这就是颇有名气的郑原斌夫妻档——“御泥堂青瓷厂”,主营时尚新颖的车饰、首饰、挂饰等产品。

  郑原斌原先和妻子叶敏一起在办木制玩具厂。靠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郑原斌发现青瓷饰品的巨大市场潜力。“那时候,我发现市面上青瓷饰品零零散散地在卖,很多都是生产日用瓷的工厂附带生产青瓷饰品,没有形成规模。”

  后来,两人开办一家专门做青瓷饰品的工厂。2013年,叶敏与郑原斌利用自己所学的青瓷烧制技艺,首次设计了3款产品,分别是葫芦、钱袋、苹果样式的青瓷车饰,一经推出便供不应求。

  短短两年间,夫妇俩的御泥堂青瓷厂产品月销数万件,年产值逾200万元。

  “来料加工让龙泉低收入农户美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足不出村,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有活干。”周池梅说,截止目前,来料加工已带动低收入农户3936户增收,年人均增收4951元,共发放加工费2.1亿元,其中发放扶贫重点村加工费4077.73万元,已发展扶贫重点村来料加工点157个,星星之火已渐成燎原之势。

  金融扶贫 “真金白银”给力贫困群众

  这几日,龙泉市竹垟乡盖竹村村民刘义芬都会起个大早,和请来的几个工人一起在装填接种好的木耳菌袋,接着进行拌料、装袋、灭菌、上架发菌……“今年要种下2万袋木耳,必须早点准备。”

  “要是没有扶贫贷款的话,我今年的木耳原料根本不能买这么多!”刘义芬乐呵呵地说,“这都是沾了资金互助会的光。”

  据竹垟乡常务副乡长吴炳炎介绍,扶贫重点村资金互助组织是在扶贫重点村设立的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由村内农户、工商户自愿入股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2012年,竹垟乡10个行政村都建立了资金互助会,并于2013年3月,成立浙江省第一个乡级资金互助联合会,负责对村级资金互助会进行资金调剂。

  “竹垟乡村民以种植袋料香菇、黑木耳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是过去资金问题却制约了村民们养殖、种植的规模化发展。不过,自从村里建立了资金互助会,竹垟乡食用菌产业有了‘资金池’,让农户们看到了希望。”吴炳炎告诉记者,资金互助会一般贷款以半年、一年为期,主要用于食用菌产业统一备料。农户借贷时,先公示两天,如无异议,第三天一定能贷到款,直至资本金贷完为止。

  2012年,刘义芬曾拿1000元入股资金互助会,今年她向资金互助会提出申请,很快便以月息6.9厘的低息贷到了1.5万元,可以不必再为资金发愁。“借款只需提交一份申请并找一个人担保就可以了,而且利率比银行低。这个资金互助会办到我们心里去了。”刘义芬说道。

  另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小额贷款还能分红。根据试点规定,年度资金贷款收益40%用于股金分红,30%用于互助会工作经费,20%转入互助会资本金,10%用于村扶贫公益金。

  “为了让全乡的303.8万元合理分配,确保用好每一分钱,乡里成立了联合会统一调配资金。哪个村的资本金不够贷,就可以从别的村匀来新的款项。”吴炳炎介绍,像刘义芬一样,竹垟乡已有入会农户952户,占该乡总户数47.6%。通过政府注入、农户入会,筹得互助资金总额375.1万元。

  “村级扶贫资金互助会,是金融扶贫的一种创新。”在张元汉看来,在脱贫的路上,政府在金融等方面的创新帮扶机制如同一股股活水,注入庄稼人的心田,撑起希望之梦。自2007年成为浙江省第一批试点县以来,龙泉市现已累计建成市级来料加工资金互助会1个,乡级资金互助会联合会1个,乡级来料加工资金互助会1个,村级扶贫资金互助会77个,互助资金总量达2753.8万元,累计发放贷款3245户3701.2万元,有效助推了农民生产增收。

  不让一个贫困家庭掉队,把幸福的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龙泉市委书记王小荣表示,异地搬迁、来料加工、金融帮扶等多种创新扶贫形式,正日渐在龙泉落地生根,并拔节成一片蔽日浓荫,不断给予民众获得感。(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