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季承诉北大文物返还案败诉 各方观点都怎么说?

2016年08月17日 01:1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昨日,81岁的季承(左)亲自出庭,但并没有发言,全程均由代理律师陈述。

  因对季羡林先生生前保存的古今字画等物是否应由北京大学占有存在争议,季羡林之子季承将北京大学诉至法院,要求其返还季羡林文物、字画等共计649件。昨日一中院对此案进行公开宣判,一审驳回季承的全部诉讼请求,同时54万元诉讼费也由季承承担。宣判后,季承表示将提出上诉。

  这起案件涉及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存在北大图书馆内的藏书、手稿、古今字画等珍贵文物649件,标的高达一个亿。

  季羡林曾于2001年7月与北京大学签订了一份捐赠协议书,协议书中约定:将属于季羡林个人所藏的书籍、著作、手稿、照片、古今字画以及其他物品捐赠给北京大学。赠品将分批分期由赠与人移交受赠与人指定的北京大学图书馆,直到本协议所列各项全部赠品移交完毕。

  2012年6月14日,季羡林之子季承委托律师向一中院递交起诉书,起诉北京大学,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将这批文物原物返还。当年8月3日,此案正式立案。季承起诉称,2008年12月,季羡林书嘱“全权委托我的儿子季承处理有关我的一切事物、务”。季承认为,季羡林于该书嘱中表明全权委托季承处理撤销捐赠协议的事宜,据此,主张北京大学返还以上珍贵文物共649件。

  各方观点

  北大:赠与合同不可撤销

  2016年5月31日,该案在一中院开庭,81岁的季承亲自出庭。

  庭审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第一,请求返还原物是否于法有据;第二,赠与协议是否有效;第三,赠与协议是否具有公益性。庭上,季承并没有发言,全程均由代理律师陈述。

  庭审期间,北京大学方面答辩称:季羡林先生未有撤销《捐赠协议》的行为,且《合同法》明确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可以撤销的规定,因此季承所提出的“返还原物主张”并没有依据。

  法院:公益捐赠即使本人也不能撤销

  法院认为,季承作为季羡林先生全权委托的受托人,虽然有权利提起本案诉讼,但是因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签订的《捐赠协议》已然成立并合法有效,且属于公益性质的捐赠,即便季羡林先生本人都不能撤销,季承只能按照委托人的真实意思实施委托事务。季羡林先生本人经过深思熟虑签订《捐赠协议》,其直至逝世都未明确表示要撤销该《捐赠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季承作为受托人更无权违背季羡林先生的意愿或超越季羡林先生本人的权利而主张该《捐赠协议》或捐赠意向被撤销,因而也就无权主张返还原物。

  据此,北京一中院判决驳回原告季承的全部诉讼请求,并判决季承交纳54万余元的诉讼费。

  季承:捐赠母亲遗产不合理

  宣判结束后,季承一脸平静,不过他表示对判决“没有意料到”,也“完全不同意”,“我绝对要上诉,而且一直要上诉到底,打到最后胜利为止。”季承说,父亲的《捐赠协议》违法,“一是捐赠前没有分割母亲的遗产部分,把我母亲应得的部分也捐赠了,明显违法;二是双方清点签字后《捐赠协议》才能生效,实际上没有签字,因此协议无效。”

  季承向媒体表示,他要求返还涉案物品的目的是想建基金会,“我现在先主张原物返还,就是你交给我,我有所有权,由我来处理,处理的办法之一就是设立一个基金,一个季羡林奖,就像诺贝尔奖一样,我们的奖是奖人文科学的。”

  北京晨报记者

  何欣/文 郝笑天/摄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