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科学家治疗棉花“癌症”取得重要进展

2016年09月27日 2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张素)棉花也会“患癌”,这种学名为棉花黄萎病的病害,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科学家向棉花“癌症”宣战以来,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棉花黄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土传维管束病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百人计划”获得者、研究员郭惠珊27日受访时,形容这种半活体寄生真菌——大丽轮枝菌是“损人利己的家伙”。

  郭惠珊对记者说,用传统的方法防治棉花“癌症”很难奏效。比如轮作倒茬,但“病菌在土壤存活时间长,寄主近400种”;再如施用杀菌剂,但“病原在土壤40厘米的耕层生活,并且只需少许菌丝刺穿维管束,即可在棉花维管组织大量繁殖”。

  最有效的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不过,占世界棉花总产量90%、占中国棉花总产量98%的陆地棉,缺乏黄萎病抗原。

  从2008年首次接触棉花黄萎病至今,郭惠珊领导的研究组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首先是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病菌如何“撬开”植物大门的机制,即产生“附着枝和侵染钉”、击穿细胞壁。

  其次是发现在大丽轮枝菌侵染棉花的过程中,诱导产生一类植物内源小核糖核酸(RNA),并且这些小RNA能够转运到病菌细胞,有效遏制真菌的扩展。这一成果于伦敦时间2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重要期刊Nature Plants。

  郭惠珊说,这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植物—真菌跨界小RNA诱导病原靶基因沉默的抗病新途径。她比喻说,现代基因调控技术RNAi相当于产生一把“小剪刀”似的小RNA,它们可以对同源靶标RNA进行切割。尽管这项技术已在“植物—病毒”、“植物—昆虫”等领域广泛应用,但这是首次成功应用于“棉花—真菌”。

  此外,郭惠珊研究团队还把“小剪刀”赋予棉花,在早熟陆地棉中实现了抗黄萎病的种质创新。经过鉴定,新品系相对对照品种,抗黄萎病性提高了22.25%。

  郭惠珊说,这些成果的研发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将建立一个高效RNAi作用靶标库,筛选出更多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系并推广应用。(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