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田石雕大师徐伟军的为艺之道:艺商合和 点石成金

2016年10月13日 12: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青田石雕大师徐伟军的为艺之道:艺商合和点石成金
《国色天香》 徐伟军提供 摄

  中新网丽水10月13日电(记者 奚金燕 见习记者 李倩倩)中国古代即流传着“点石成金”的传说,而在浙江青田,这一传说演变成了现实。在青田,人们不但可以用石头换房子,还可以用来抵押贷款,比黄金还金贵。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却折射出青田石雕产业独特的发展之路,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伟军正是这条道路上的先行者。

  徐伟军,13岁邂逅青田石雕艺术,19岁成立了石雕工作室,作品取色精巧,独具匠心,深受现代人喜爱。然而与其他手艺人不同,徐伟军沉醉于石雕艺术,却不被艺术禁锢。潜心钻研技艺之余,他建立了青田第一家石雕集团企业,开创了青田石雕抵押贷款模式,用另一种方式守护这一古老的文脉。

  痴心学艺:让万千世界跃然于石之上

  “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因材施雕琢,人巧夺天工”,发轫于浙江青田的青田石雕,奔放大气,形神兼具,自成流派,素有“天下第一雕”之美誉。

  对外行来说,青田石雕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高贵而冷艳,而对于徐伟军来说,那是童年最珍贵的记忆,令人魂牵梦绕。

  1977年12月,徐伟军出生在青田县章旦乡徐山村一个普通农民之家,姑父在青田石雕厂上班。小时候,徐伟军经常跑到姑父那里,搬个小凳子,静静地看着老师傅刻石头,不知不觉中埋下了一份别样的情愫。

  1990年,由于家庭困难,13岁的徐伟军念完小学就辍学了。此时,摆在徐伟军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去温州鞋厂打工,一个月能挣不少钱,要么学习青田石雕,勉强填饱肚子。当时,许多和徐伟军同龄的孩子都选择了打工,而徐伟军没有多做考虑,直接向姑父请求介绍自己到石雕厂工作。

  进入石雕厂后,徐伟军勤学苦练,光基本功就学了三年,一枚小鸡蛋一雕就是一年,一个金蟾蜍一学就是两年。“雕鸡蛋练的就是人的眼力和手法。夏天没有电扇,汗水和石头灰搅在一起,冬天没有热水,手上都是冻疮,磨成一个个老茧……”提及学艺的日子,徐伟军仿佛历历在目,“当时觉得很苦,现在想来觉得很庆幸,幸亏坚持了下来。”

  三年时间里,徐伟军成长迅速,得到了青田石雕大师刘银华的青睐。刘银华将技艺倾囊相授,加之自身勤奋,徐伟军很快在石雕行业崭露头角。19岁时,徐伟军便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青田石雕讲究“因材施艺,因色取俏”。“遇上一块上好的原料,对于手工艺人来说是件幸事,让人欣喜;但面对一块好料,却又要慎之又慎,若没有构思成熟,绝不轻易下手。”徐伟军坦言,正是这种欣喜与担心,令自己不断成长。

  在徐伟军的工作室,有一件作品名为《只待春来时》,原型是一枚长形的石蛋,通体金黄。由于没有构思好,徐伟军就将这块石头“闲置”了四年。直到有一天,徐伟军突然来了灵感,将石头外部雕刻成了编织袋,将里面通透纯净的冻石雕刻成了一株嫩芽,编织袋包裹着嫩芽,犹如沉睡在襁褓中的婴儿,温馨而富有活力。

  “黄色象征阳光,当春日暖阳普照大地的时候,生命就会茁壮成长。”徐伟军解释道。就是这样一件独具匠心的作品,在2014年获得了第四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信杯”特等奖。

  从艺二十多年,徐伟军除了闭门创作外,还喜欢到处旅行,在旅途中发现灵感,在等待中寻找天赐良缘。得益于一双擅于观察的眼睛,也使得徐伟军在动物、花鸟镂雕上的技艺独树一帜。

  在青田石雕雕刻技艺中,镂雕是最具特色的一种,也是最难掌握的一种。在雕刻兰花的过程中,通常会用到镂雕技巧,这种技巧能够体现出兰花的空灵飘逸。而在徐伟军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多件以兰花为题材的石雕作品,如《横空出世》,这是一件典型的镂空技艺作品。

  记者看到,整件作品,气韵生动。徐伟军特地保留了原石粗糙的表皮作为假山,结合石头上原有的孔洞,运用“洞法”加以修饰,形成“瘦、透、漏”的效果,石缝中钻出的兰花丛丛叠叠,叶与花的疏密恰到好处,说是巧夺天工一点也不为过。

  徐伟军坦言,从初次接触镂雕到如今能运用自如,自己经历了比常人更为艰辛的磨练,“别人练十小时,我就练十四小时,每天如此。”

  “不能饿了才吃饭,不能老了再后悔,不能等石头没了才做石雕……”即使已经是而立之年,徐伟军仍在不停地自我修炼,经常到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学习,一方面进行绘画、雕塑练习,另一方面也加强理论修养。从艺二十多年,徐伟军毫不保留地将青田石雕作为人生寄托,用饱满的生命激情创作出了一件件石雕作品。

徐伟军 徐伟军提供 摄
徐伟军 徐伟军提供 摄

  艺商合和:守护青田石雕生生不息

  数十年浸润在手工艺世界里,大多数手艺人自有一种安静的气场,而徐伟军却显得有些另类。他个性活跃,敢梦敢闯,在实现个人艺术梦想的同时,呵护青田石雕行业的成长。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原本含苞待放的青田石雕行业呈现了下滑的趋势,不少青田石雕艺人资金链受到影响。为了继续收好石头用以创作,他们不得不贱卖自己的作品。徐伟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继续下去,对青田石雕行业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

  为了解决青田石雕从业者的资金难题,2008年,徐伟军开设了一家担保公司,首创石雕抵押贷款模式,这才有了后来风靡一时的“石头换房”之说。

  据介绍,石雕艺人只要提供作品的相关资料,石雕经营户只要有营业执照和场地,就可以申请贷款。经过专家评估和第三方担保后,由中国银行青田支行和青田县信用联社等合作放款。该模式简单、快捷,有效实现了青田石雕的保值和增值,激活了青田石雕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已经实现担保金额20亿,尚未出现过一笔风险逾期的案例。

  有人说,这是将艺术商业化了,但在徐伟军看来,艺术和商业之间也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双赢局面。事实上,在国石行业,艺商合和之道早有先河,尤其是近年来文创行情大好的背景下,艺商合和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2012年,在政府主导下,徐伟军与合作伙伴一起,将青田县石雕厂成功转型升级为青田县石雕厂集团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这是一家集石雕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是目前四大国石中唯一一家集团公司。2015年底,徐伟军又在杭州成立了文化公司,专门负责青田石雕的宣传;2016年,徐伟军又在世界著名景点——杭州西湖之畔开设了青田石雕展厅,希望将青田石雕从小众圈子推向大众视线。

  从这一系列动作不难看出,徐伟军正想法设法编织青田石雕产业链,推动青田石雕走出深闺高阁,走入寻常百姓家。

  虽然徐伟军提倡艺商合和,但他十分反感用钱来衡量艺术,“圈里的人都知道的,我的脾气不太好,不尊重艺术的人来了,问到这件东西值多少钱,我就坚决到此为止,不再讲了。”

  也许有人会说徐伟军的性格让人摸不透,但每一种手艺都传承着一种别样的人生态度。在青葱岁月邂逅石雕艺术,在刻刀之下游走二十多年,徐伟军始终至真至美、至情至性,用一双妙手镂刻万千世界,用一颗匠心守护着青田石雕生生不息。(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