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何让城市发展得“有前途”?

2016年11月01日 19:39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央广网北京11月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最近,一场关于“中国最没前途的十大城市”的讨论逐渐升温。起因源自10月24号,财经作家叶檀撰文发表《中国最有前途的十大城市》和《中国最没有前途的十大城市》两篇文章。在《中国最没有前途的十大城市》中,温州、长春、哈尔滨、沈阳、兰州、大同、洛阳、南昌、唐山、大连等城市赫然在列。

  文章发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热烈讨论。其中有各地经济学者的反驳声,长春、温州等地学者和市民认为,自己所在城市不应被列入“无前途”榜单,也有人认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很有前途应该上榜最有前途十大城市。

  讨论中有观点认为:以“是否有三条以上高铁通过”、“人口是否流入”、“人均本外币存款”、“教育资源丰富程度”等指标为依据判定一个城市的前途不够客观,也有观点指出,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原有区域发展不均衡确实会有新的表现,事实上,很多所谓“失落”的城市都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格局也必将为“将差距变为潜力”提供较好环境。

  那么如何让城市发展“有前途”?两篇文章的作者---财经评论员叶檀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马庆斌共同进行了分析。

  经济之声:首先请问叶檀女士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撰写了这两个系列的文章?

  叶檀:第一个方面想对城市群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个研判;第二个方面想对未来的投资重点区域做出一个研判。其实我写过两个系列的文章,大家关注的都是“最不看好的十个城市”,这篇文章是基于之前的“十个最看好的城市”受到大家鼓舞之后所写的。其实这都是我的个人观点。

  经济之声:请问马庆斌先生在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您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马庆斌:总的来讲,我想这篇文章的价值更多的是提供了一个角度,让大家更多的关心中国城市的发展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怎么让城市变得更加有前途或者更加有希望,让生活在城市的老百姓更加有幸福感,我想这是这篇文章的价值。也就是让大家更多的去关心、讨论,在新的时期,到底怎么样让我们的城市发展更有前途、更有活力。

  经济之声:叶檀女士,您觉得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发展前途,它的依据应该是什么,根据什么来评判?

  叶檀:基本上是从几个方面来判断,首先是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情况,然后是当地的制度和财富的拥有情况,以及人口的流动与人民受教育的情况。因为教育对于经济的未来发展起支撑作用。大概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做判断,有的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很不好,还有的是看着情况还不错,但是它的发展速度以及转型过程非常艰难,这样的城市放在文章里就会使其产生心理落差,因为它以前是比较市场化的城市,但是给它描绘了一个不美好的前景,当地的一些人就很不乐意。大家可以根据现状进行理性探讨,这样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我当时也预见可能会有一些反弹,但是后来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确实有点超出预期。

  经济之声:马庆斌先生,如果要评测一个城市的发展前途您会从哪些角度来评测?

  马庆斌:首先叶檀女士也没预想这篇文章会引起这么大的讨论,我想这其实是件好事情。因为在一个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尤其是在国家经济整体上升的过程中,在城市化快速的推进过程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城市化到底如何更加健康,如果没有一个城市能健康的发展,那么整个的城镇化很难讲健康。

  我想大家肯定很关心这个问题,在评价一个城市的发展到底是不是更加有前途时,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指标体系,例如我们简单的用高铁量、用外币的存款量以及人口的阶段性流动来判断一个城市是否有前途,可能是有一定牵强性。因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准,但是这种标准就是一个区位条件。像德国的鲁尔大家讨论比较多,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或者后期阶段,鲁尔就失去了希望,但是通过积极的推动产业转型,鲁尔从原来的“粗大黑”产业逐步的变成旅游、设计等创新性的产业,又重新焕发生机。这说明如果我们用简单的、静态的指标来判断一个城市有没有希望,就和我们经常讲的看小孩三岁看老一样,往往具有一定的偏颇性。与此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还处于扑朔迷离、探索新途径的阶段,但对整个亚太地区而言,经济发展的活力是旺盛的,而中国恰恰是这个世界上活力最旺盛的。

  此外,只要我们整个经济发展是趋稳向好的,那么这些城市肯定也会随之趋好,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整个中国经济有活力。现在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那么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创新意愿和改革意愿?地方政府是否按照中央要求进行简政放权,让市场的活力更好地迸发出来,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到产业发展中来?从创新来讲,你这个城市是否有创造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好的医疗条件,更好的教育去吸引和培养人才到你们这个城市来创业创新?此外,从协调的角度来讲,是否更好的去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让农村也发展起来,让城市也发展起来,真正的按照中央要求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经济之声:这是您给开出的药方,评级只是一个基础,目标是为了让城市能够发展的更好。那我们再来听一下叶檀女士,她在评级之后给这些城市开出的药方是什么,也就是评级的目标是什么,是让已经好的城市能够变得更好,让不好的城市也能变得更美好。

  叶檀:从现在来看,不同的区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东北地区可能更需要制度方面的转型和市场化的深入,而且它需要调动民间的投资积极性,同时创造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从华东的城市来看,它有可能需要的是找准当地的发展方向,不能说模糊掉以前市场化发展到现在所积淀下来的成果,但它的方向需要更加明确,然后在规划和市场的“土壤”之间取得均衡,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两者之间,它所需要的政策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城一策”一样,不同的城市转型成功,也需要不同的策略。此外还有客观因素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解放,这对于当地城市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对于西北的资源型城市来说,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用好的机制和市场环境把人才和财富留在当地。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