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相依为命的父亲离世 7岁女孩问民警:爸爸去哪儿了?

2016年11月23日 13:39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 

  小萍在家做作业

  一夜之间,小萍(化名)失去了她在世上最亲的人——父亲。

  19日早上,小院里的人越聚越多,7岁的小萍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生与死,对于她来说,概念似乎还有些模糊。直到父亲的遗体被抬上开往殡仪馆的车上那一刻,一直哭泣的小萍终于忍不住了:“你们要把我爸爸带到哪里去?”但真相对于只有7岁的小萍来说,有些残忍。

  现场民警杨警官给了小姑娘一个谎言:“爸爸生病了,我们带他去治病,治好了就把你爸爸送回来。”但在场人都知道,小萍的爸爸永远也回不来了,但没有人愿意去戳破这个谎言。

  她的经历

  出生时母亲去世 7岁再度失去父亲

  小萍今年7岁,阆中人,小萍没见过亲生母亲,因为母亲当年产下她时,便因难产去世。此后,她便和唯一的亲人父亲相依为命。

  幺爸卢开润说,小萍两岁前,一直跟随父亲卢开树在广东生活,之后回到阆中,卢开树主要靠帮人粉刷墙壁打零工赚钱。卢开树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常到邻居处借钱。村支书李连强说,考虑到小萍一家的实际情况,小萍父女俩一直享受低保,还被纳入精准扶贫行列,10多天前,父女俩才刚刚搬进了政府帮其建好的新房内居住。

  在村民们眼中,从小失去母亲的小萍很懂事。“爸爸没在家,我就帮他把饭煮好。”小萍站在记者面前,掰手指回忆她会干的家务活:做干饭、稀饭,面条、番茄炒蛋,韭菜炒蛋……

  但现在,小萍已不能再为爸爸煮饭了。18日早上5点过,与爸爸睡在同一张床上的小萍醒来后,发现爸爸身体冰凉,在喊叫无回应后,“以为爸爸着凉了”的她掏出爸爸的手机随机拨通了一位村民的电话。

  他的谎言

  民警被问爸爸去哪了

  “爸爸去医院治病了”

  19日早上,小萍站在院落里,聚集的村民越来越多,警察随后也到了现场。小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告诉她真相。直到父亲的遗体被抬上开往殡仪馆的车上时,小萍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们要把我爸爸带到哪里去。”

  没有人愿将残酷的真相告诉这个7岁的小女孩。“你爸爸生病了,我们带他去治病,治好了就把你爸爸送回来。”说话的是阆中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杨警官。他不确定小萍是否相信这个谎言。但卢开润注意到,小萍听了杨警官的话后,止住了哭泣。当杨警官准备上警车离开时,小萍拉着他的衣角:“我想爸爸。”

  “这一刻我只想逃离这现场。”杨警官后来回忆。

  事后,杨警官将小萍的事情以及自己的这段经历发到了网上,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杨警官在微博上写道:“本该是个嬉戏打闹的年华,却承受着无法言语的伤痛,母亲生她难产去世了,如今她唯一的寄托也被带走了……”

  他们的爱

  送去捐款和物资

  众人默契守护谎言

  接下来的几天,村民们都陆续看望过小萍,但没人去戳破“爸爸去治病了”这个善意的谎言。

  20日上午,村支书李连强带小萍到医院体检身体。小萍忍不住问:“李爷爷,我爸爸还要好久才回来哦?”“他在医院治病,还有10天就回来了。”小萍听后有些高兴,她向李连强伸出一根小指头,“那还有9天就要回来了。”看着小萍的眼睛,李连强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

  最近几天,不少爱心人士通过网络听说小萍的事情后,陆续前往村里看望小萍,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除了送去爱心捐款和物资,没有人在这个小姑娘面前提起关于“爸爸”的事情。村妇女主任李永群每当看到陌生爱心人士进村,都特别谨慎并一一叮嘱,她怕有人会不小心说漏嘴,给小萍的心理上带来伤害。

  22日,江南街道办事处书记宋波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村委会专门给爱心人士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不接受任何人和任何形式的当面会见、捐赠等。

  幺爸卢开润和妻子已经商量好,他们接下来将负责照管小萍,不会让人领养,“这是三哥的血脉,哪怕我们再辛苦,也会把她抚养大”。他也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将真相告诉小萍,“她这么小,怕她接受不了。”但谎言,终究会被戳穿。江南街道办事处书记宋波说:“我们会选择在一个合适的时候,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告诉她真相,因为她终究要面对。”但这个时间具体是多久,他也不知道。

  / 心理专家 /

  善意谎言有一定作用 告知真相要选择时机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副教授陈华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一般来说,7岁的小孩对于“死亡”已经有一种概念了,面对亲人的突然离世,众人的谎言,能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一定的缓冲期,这种善意确有一定的作用。不过,长时间的隐瞒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小萍有一天自己撞破了真相,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反而对这个社会失去安全感。

  陈华建议,在心理缓冲期之后,就应该逐步告诉孩子真相。不过,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方式。哪怕小萍大哭一场,也是痛苦的一种释放,这也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但这个过程中,负责陪伴的监护人要特别注意方式,比如语言上对小萍给予安抚和引导,并给她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成都商报记者 王超 摄影报道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