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这里面住着我的乡愁——四川藏区黑帐篷“变身记”

2017年02月10日 18: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成都2月10日电 题:这里面住着我的乡愁——四川藏区黑帐篷“变身记”

  新华社记者 王迪

  数个世纪来,黑帐篷都是青藏高原上藏族牧民的必需品。这种用黑色牦牛毛手工编织成的帐篷帮助人们安度无数个风雪之夜,避免了烈日的炙烤。

  然而今天,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黑帐篷正在从必需品蝶变为一种文化标识,成为乡愁的载体。

  “牧民开始定居,不再住帐篷。政府给他们建了房子,住的条件比以前好了。”来自四川红原县一个牧民家庭的藏族小伙才华加说。

  才华加参与创办了一家充满游牧文化元素的创业咖啡厅。这家咖啡店销售牦牛形状的灯具、牦牛粪形状的冰箱贴,店内的墙壁上还挂有父辈使用过的木水瓢和木头书包。而这家咖啡厅的名字,就是用黑帐篷的一个关键配件命名的。

  “现在城市出生的很多藏族人都不知道‘迦入’是什么。”才华加说。在藏语里,“迦入”是一根牦牛毛拧成的绳子,一头拴着木制或者牛角扣子。它像纽扣一样,把牦牛毛做成的两半黑帐篷扣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才华加的父亲做了一个大号的“迦入”,它被挂在了咖啡厅入口的显眼位置。

  在才华加的老家,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黑帐篷的用途早已不再仅限于日常生活。

  红原县人索南石斗就有一顶专门用于文化展示的黑帐篷。在他的黑帐篷里,藏茶在沸水中翻腾,炒熟的青稞散发着淡淡清香。这里,来自重庆、成都等地的游客静静地听他讲述曾经熟悉的游牧生活,而他自己的家早已搬进了楼房。

  4年前,看到邻县若尔盖因为湿地和草原吸引了大量自驾游客,索南石斗思考再三,卖掉了家里的上百匹牦牛,用这笔钱在老家做起了“藏家乐”。他现在专门接待参观川西北草原的自驾游客,提供骑牦牛、露营、住宿、餐饮等服务。

  索南石斗投资200万元的藏家乐于2013年正式开业,至今每年都有数十万人民币的收入,多的时候一年有50万元。在6月初到7月底的旺季,每天都有超过100名游客在索南石斗的接待点停留。现在,红原县瓦切镇上已经有十几户人家像他一样做旅游接待了。

  旅游业已经日渐成为牧民的重要收入来源。2016年前10个月,四川藏区旅游经济一片飘红,旅游总收入422.08亿元,同比增长17.4%;接待游客4774.96万人次,同比增长16.3%。每到节假日,来自大城市的私家车和旅游大巴都会挤满草原沿线的公路。

  才华加相信,无论生活如何变化,黑帐篷仍是藏族牧民世世代代的根,“将来或许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