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校给回家过年学生发10万"亲情红包" 媒体:悲凉

2017年02月16日 10:0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亲情教育岂能依靠发“红包”(行与思)

  刘大潮

  厦门理工学院为“赶”学生回家过年,拿出10万元派送“亲情红包”,为学生报销回家路费。日前,这样一则新闻引发了社会关注。

  对中国人来说,过年是一家团聚的大日子,回家是一年到头最大的期盼。但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转变,不少年轻人对“回家”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孩子在考入大学后,一到假期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社会,并以参加社会实习实践为由,一年到头不归家,把亲情抛在了一边。

  可是,学生过年不回家,“亲情红包”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试想,有多少学生是因为路费问题才不回家的?拿到红包之后,又有多少学生因此踏上的返乡之路?报销路费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途径。

  “亲情红包”的出现不免让人的内心滑过一丝悲凉。就像前几年社会热议的“常回家看看”问题,当一个本应以道德来规范的行为却需要用法律来强制保障时,亲人之间的感情维系、社会文明的道德底线就会变得极其脆弱。“亲情红包”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回家要用物质的奖励才能实现,那么,这样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要让学生回家过年,学校必须做好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真正成功的德育,根本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手段,而是学生心中的自觉认识。因此,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学会关心父母长辈、懂得陪伴的意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积攒起回家的动力,这才是教育真正应该关心的内容。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