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发现证实“世界屋脊”在2600万年前是低地

2017年04月18日 17: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片,航拍青藏高原壮美山川。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中新社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 张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因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而隆起形成,但有关其隆起时间及环境演变,科学界争论不休。

  一种观点认为青藏高原在两大板块碰撞的早期,即距今5000万年前已形成,在距今3000万年前或1500万年前达到现在的高度。另一种观点认为青藏高原直到晚中新世,即距今约700万年前甚至更晚才“长高”。

  记者18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吴飞翔团队通过研究特定鱼类化石及其伴生植物化石,发现青藏高原腹地在距今2600万年至2400万年时依然是温暖湿润的低地。

  科学家们依据的是在近5000米海拔的高原中部发现的攀鲈化石。攀鲈与斗鱼、天堂鱼等是“亲戚”,目前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中西部热带地区,通常生活在呈缺氧状态的水体里。攀鲈的鳃腔内演化出迷鳃,使得它们能够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久而久之,攀鲈常将头伸出水面,甚至在雨后爬出水面甚至“上树”,故而得名。

  吴飞翔告诉记者,新发现的化石是攀鲈科迄今最早且最原始的化石,他们将其命名为“西藏始攀鲈”,并在这个标本中发现了迷鳃。“说明西藏始攀鲈很可能生活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换句话说,当时青藏高原腹地的环境与今日南亚、东南亚某些地区的环境相似。”他说。

  科学家们还发现,与西藏始攀鲈同层的植物群落、昆虫和其他鱼类,同样是典型的温暖湿润环境里的生物类型。吴飞翔表示,这些证据说明当时高原内部尚未明显隆起,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至少可以“长驱直入”。

  科学家表示,根据古生物学证据反推高原隆起历史,与目前基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化学等数据形成的推断互相参照,可以完善或修正高原隆起模式,揭开山河巨变之谜。(完)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