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龄职工:最需要来自企业的鼓励和帮助

2017年05月19日 15:1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老尤的“知足”

  48岁的尤吾昌,原来是华北石油局的采油工,典型的“4050”职工。有三个高级证书,其中采油高级工含金量最足,也是他多年来从事的主业。

  遗憾的是,由于前几年的国际油价大跌,他所在的采油厂因严重亏损停止了生产,原单位也被兼并重组,许多职工都被分流。

  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整个行业形势都不好,而且短期内很难重回过去的辉煌,各单位都在裁员。从十几岁开始就从事采油工作的老尤,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一旦离开自己的岗位,也不知道还能去哪里找工作。

  他的许多年轻同事,在获得一定的补偿后,开始另谋生路。年轻人,学历也高,找工作相对方便,但尤昌龙的情况显然不一样。“现在看到新的东西,都头大,学不会了。”老尤很伤感。

  在老尤的单位,像他这样的并非孤例。正是考虑到老尤这样一批老石油工人的情况,企业并没有强制他们去学习,也没有强制他们离职。而是在企业下属的一家采气厂,给他找了一份工作,在采气厂当司机,他之前就有司机的高级证书。

  虽然职称和待遇都有一定的下降,老尤对此也还感到知足。“到这个岁数了,不能像年轻人那么拼命了,总不能就此退休吧!”

  期待“特殊对待”

  对“4050”员工区别对待,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这种人性化的做法在企业里并不多见,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和特殊行业里,也并非没有。尤其在当前这一轮去产能、安置职工的过程中,许多企业50多岁的职工都被“特殊对待”。有的因身体原因获得提前退休的机会,既不用少拿太多工资,又能提前享受退休生活。还有一些岁数比较大的员工,甚至在退休之后,因精力、经验尚可,还可以获得一些额外的工作,从而补贴家用。

  比如在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行业,2016年,一些地区就出台规定,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职工,尤其那些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到5年,同时再就业有困难的职工,可以采取内部退养的方式,让其晚年获得更多的保障。

  在一些专家看来,对于大龄职工的特别关注,相关部门并非没有考虑。其中特殊工种职工提前退休的政策就是相对比较人性化的措施。比如在国家规定的一些特殊工种里,都要求职工可以提前退休,以减少工作量过大对他们身体的伤害。其中男性为年满55周岁,女性为年满45周岁。

  特殊工种在法律法规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在约定俗成中,多指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种。

  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并非所有艰苦的岗位都被列入特殊工种。有许多岗位的职工,希望自己被列入特殊工种,比如纺织这一工种,但多年来均不在特殊工种之列。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纺织女工由于每天走路太多,且用眼过度,许多职工在过了40岁之后,身体便很难吃得消。因此她们呼吁国家能够考虑这一行业的特殊性,让她们能够早点退休。

  还有一些行业,相关部门采取颁发荣誉证书的办法,在精神上鼓励这些大龄职工。比如在2016年,教育部联合人社部,对那些扎根一线30年的乡村教师,给了很高的荣誉,为他们颁发从教30年的荣誉证书。

  采访中,许多“4050”职工表示,他们最需要来自企业的鼓励和帮助,哪怕只是精神上的。

  一张红色封皮,一个阿拉伯数字的30,环绕着一支燃烧的红烛,上面铅印着:老师,您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30年,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特颁此证。虽然没有奖金、没有补贴,但是,许多教师都将这一证书作为终身最高荣誉。

  从精神鼓励到物质奖励

  遗憾的是,现实中大部分企业对“4050”职工并没有特殊“优待”,甚至在培养、重用方面,还放在不重要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一些企业愿意通过一些规定、制度来保障这部分职工的利益,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

  今年4月27日,金陵石化职工刘新义从该公司工会获得一辆扎着大红花的白色捷安特自行车,他高兴地在现场骑了两圈。他自1986年就开始工作,并长期倒班,在一线默默奉献几十年。该公司专门为这部分职工在倒班津贴、短期疗养等福利方面倾斜。倒班男职工满30年、女职工满25年就可以享受三重奖励:捷安特自行车、每月200元特殊津贴、四年一次疗养。

  “这些奖励措施从精神鼓励到物质奖励,全方位地关爱职工身心健康,让大龄职工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该公司工会主席告诉记者。

  有趣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并非所有的“4050”职工都愿意离开艰苦的岗位,有些行业的老职工,出于各种考虑,更愿意在一线工作。

  国内一家从事野外工作公司的宣传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大部分老职工更愿意常年出海工作,这样能够获得更多的外出补贴。“他们的基本工资并不高,但如果出海作业,每天会有一定的出海津贴,算下来比工资还要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但是,在海外工作艰苦不说,还对职工的体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工作质量,该企业每年都会对这些职工进行体检,并专门为这个群体的职工提供必要的健身条件,督促他们锻炼身体,确保他们有足够的身体条件应付工作。

  “身体条件好了,他们能够在一线工作的时间更长,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否则他们回到后方管理岗位后,工作是轻松了,但收入会减少。”该企业思政部主任告诉记者,“要充分考虑这部分职工的具体需求,把工作做得更细,才能确保他们提高工作效率。”

【编辑:陈海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