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世界最高峰下的修行(图)

2017年05月25日 15:5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阿旺班久在遥望远处矗立的珠穆朗玛峰。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阿旺班久在遥望远处矗立的珠穆朗玛峰。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新华社拉萨5月25日电(记者白少波)阿旺班久今年36岁,他在绒布寺修行已有15年。绒布寺位于西藏定日县,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藏传佛教寺庙。

  寺庙大殿红墙、金顶,所在地高出海平面5150米,南面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海拔8844.43米,初夏时节白雪皑皑、天蓝云洁。

  早上9点,太阳照亮寺外白塔金色塔尖时,阿旺班久迎着清冷的晨晖,踩着蜿蜒在山坡上的石板路转经,面朝珠峰双手合十祈祷后走进大殿,开始一天的修行。由于高寒缺氧,走得快了,他也会气喘吁吁。

这是5月18日拍摄的位于珠穆朗玛峰脚下的绒布寺。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这是5月18日拍摄的位于珠穆朗玛峰脚下的绒布寺。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高峰”的召唤】

  人类首次登上珠峰是在60多年前,而早在1000多年前,雪域高原上身着绛红色僧袍的僧人,已经在世界最高峰脚下,“攀登”佛学的高峰。

  2500多年前,佛教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发轫。1300多年前,佛教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一条条峡谷,进入雪域高原的腹地。

  “虽然绒布寺只有100多年历史,但是在公元八世纪时,这里就见证了佛教在西藏的弘传。”阿旺班久是寺里汉语说得最好的僧人之一,每当有游客请教时,他就会讲起当地人确信无疑的传说:这里曾是佛教大师莲花生闭关修行之地。

  阿旺班久的家距离绒布寺20公里,在房顶上抬起头就可以远眺珠峰。像这样的传说,阿旺班久从小就听外婆一遍遍提及。阿旺班久出家前,对佛教产生兴趣,源于外婆供佛时的虔诚和讲起的故事,“每到佛教节日、吉祥的日子,外婆都会在佛龛前的铜碗里添满净水,祈祷世界和平、六畜兴旺”。

  阿旺班久家中兄弟3人,父亲早逝。阿旺班久是最小的孩子,母亲对他疼爱有加,也不舍得让他干重活。那年,当他拉着母亲的手,望着珠峰,告诉她自己想出家的决定时,母亲也并不觉得诧异,只是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阿旺班久(左)在老师的带领下冥想。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阿旺班久(左)在老师的带领下冥想。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他简单收拾了一些生活用品,就来到绒布寺。那是阿旺班久第一次到这座寺庙,但并不觉得陌生,“寺院里的生活,和我自己想象的一样”。

  阿旺班久从小对佛教耳濡目染,加上在学校里成绩优良,虽然比其他僧人出家年龄大,但是住持决定让寺庙里的翁则(领经师)阿旺维色担任他的经师。从此,阿旺班久跟随阿旺维色,诵记师父讲授的经书,不解之处再向师父请教,走上修行之路。

  【十五年如一日】

  “每天早上8点30分起床,早饭后在大殿里诵经直到中午;午饭后休息一个小时,再诵经到下午4点左右;晚饭后,有一个小时休息,然后学经到夜里11点30分。”阿旺班久这样的修行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阿旺班久起床后在僧舍佛龛前敬献清水,以示清净一天的开始。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阿旺班久起床后在僧舍佛龛前敬献清水,以示清净一天的开始。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寺庙大殿右侧,是僧人们的僧舍,阿旺班久的房间在一条小路的尽头,有两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间,向阳的一间既是起居室也是书房,还有一面墙边上供奉着佛龛。

  尽管已经入夏,房间里依然摆放着电取暖器。一台苹果电脑摆在桌子上,“我基本上不用电脑上网,晚上学经结束后会练习藏文打字。偶尔用手机上网,发发微信”。

  绒布寺是一座僧人和尼姑共存的寺庙,餐饮由尼姑负责,每天的晚饭比较清淡。阿旺班久从大殿里出来后,直接走进寺庙的餐厅,尼姑们已经盛好了饭,盘子里一勺米饭、一勺青菜、一勺素炒木耳。

  阿旺班久从座位上的一个口袋里,拿出自己的餐具,就着白开水,食物很快一扫而光。这天,他急着去做一件修行之外的事。

  原来,为了防止牛羊进入寺院门口的草地里,住持安排他把石头护栏换成铁丝网。干活前,阿旺班久脱下绛红色的僧袍,换上裤子和一件羽绒服,带上一顶毛线帽子,完全看不出僧人的模样。

为了防止牛羊进入绒布寺门口的草地里,住持安排阿旺班久把石头护栏换成铁丝网。干活前,阿旺班久(右)脱下僧袍,换上裤子和羽绒服、戴上帽子,完全看不出僧人的模样。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为了防止牛羊进入绒布寺门口的草地里,住持安排阿旺班久把石头护栏换成铁丝网。干活前,阿旺班久(右)脱下僧袍,换上裤子和羽绒服、戴上帽子,完全看不出僧人的模样。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修行是我们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不过有时候也要劳动,比如每天轮流值班背水、打扫卫生等。”他说。

  草地边有一个简易的帐篷,那是38岁的阿旺多吉售卖旅游纪念品的地方。他和阿旺班久同一年来到绒布寺,但没有出家,而是一边刻玛尼石,一边靠卖纪念品谋生,一年能有2万元的收入。

  阿旺班久在寺里修行虽然清苦,但也不愁吃穿。“每个月,寺里会发两三千元的生活费。”

  【出世入世之间】

  藏历四月“萨嘎达瓦”快要到了,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和涅槃的日子都在这个月,信众们会在此时转经、朝佛、放生,并认为功德数倍于平日。哥哥群培一家将会来绒布寺朝佛,阿旺班久充满期待。

  藏传佛教既出世又入世。阿旺班久出家后每年有两次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萨嘎达瓦”期间是一次,再过半年,在藏历十月他可以回家住一个月。“那时除了和家人一起生活,更多时间是到村民家里念经祈福。”

阿旺班久和绒布寺里的羊玩耍。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阿旺班久和绒布寺里的羊玩耍。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随着交通的改善,柏油路修到了绒布寺门前。阿旺班久和前辈相比,到内地更方便了。在他书桌上的笔筒里,放着两支毛笔,阿旺班久说,那是去上海时,一位朋友送给他的。“现在每年都会有内地的朋友来珠峰旅游,还会到绒布寺里找我。”

  前两年,寺里安排阿旺班久到拉萨,和来自全自治区各个教派的僧人一起在西藏佛学院修行。这座佛学院不仅传承佛法,还教授时政、法律、经济、文化和计算机等现代知识。

  阿旺班久说,这是传统寺庙里所没有的,自己的修行进步快、视野也更开阔了。“但是,自己距离获得宁玛派最高学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绒布寺出家、当僧人,是这辈子难得的因缘。”阿旺班久从西藏佛学院毕业后,又回到传统的修行生活中,“佛学博大精深,自己只不过刚迈进一只脚”。

【编辑:陈海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