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2岁赵鹤阳40余年捐款捐物近百万 至今无房无存款

2017年07月13日 20: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92岁赵鹤阳40余年捐款捐物近百万至今无房无存款
    赵鹤阳长子赵毅(左)夫妇接受记者采访 陈静 摄

  中新网迪庆7月13日电 题:92岁赵鹤阳40余年捐款捐物近百万 至今无房无存款

  作者 陈静

  13日早上6点,92岁的赵鹤阳一如往常起床观看早间新闻,虽然他一只眼睛因白内障视力下降得厉害,听力也远不如前,但他仍坚持每天看新闻、读书、看报、摘录优秀文章……这是他维持了几十年的习惯。

赵鹤阳在自己的书房中展示他在下基层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陈静 摄
赵鹤阳在自己的书房中展示他在下基层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陈静 摄

  赵鹤阳的长子赵毅说,自1987年离休后,父亲就从未间断过学习,也从未停止向贫困山区民众、孤寡老人及自然灾害地区奉献爱心。四十多年来,父亲捐出各种善款60余万元;订购数万册书籍、举办各种下乡宣传图片展活动、为希望小学购买文具学习用品等花费38万余元,合计98万余元。

  奔波劳累一生,赵鹤阳至今住在女婿家的集资房里,没有存款、没有房产,子女成家买房没掏过一分钱,一件夹克穿了12年、皮鞋补了又穿,生活非常节俭。

  赵鹤阳是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人,先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政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班学习,毕业时被选调到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从事民族工作。工作期间多次参加中央民族慰问、访问团,走遍了甘肃、新疆、贵州、云南等偏远落后地区,也正是这段经历,让赵鹤阳看到中国贫困民众的生活困境。

  1958年底,赵鹤阳积极响应号召从国家机关调到云南省人民广播电台从事编辑工作,1963年,他再次向组织提出到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维西工作,当时的他已是有妻儿老小的人了。

家中虽有宽敞的沙发,赵鹤阳还是习惯坐在客厅角落的木椅上接受记者采访 陈静 摄
家中虽有宽敞的沙发,赵鹤阳还是习惯坐在客厅角落的木椅上接受记者采访 陈静 摄

  “作为家人,我们当时很不理解,好好在大城市生活不好吗?非要到边远贫困山区去,图个啥?”赵毅直言,很多人都说父亲的官是越当越小,工作环境越来越艰苦,职务也从处级干部到一般办事人员,不知道的还以为父亲工作能力有问题。

  赵鹤阳却回答:“我是去工作,不是去当官,我认为这样做自己离群众越来越近。物质贫困不怕,可怕的是精神贫困。”

  赵鹤阳所在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也是一个集“边远、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的特困县。

  维西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李树成说,他和赵鹤阳相识15年,两人结伴到山区村寨、学校宣讲,捐赠书籍百余次,赵鹤阳为基层干部群众订赠理论书籍40多种、10万多册,义务宣讲500多场次。自1974年起,赵鹤阳还给两位需要照顾的孤寡老人寄送生活费,并先后为长江流域洪灾、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等捐款数万元……

  “父亲1958年正式成为中共党员,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三兄妹的家庭成员都入党了。”赵鹤阳的小女儿赵青说道,父亲总是说:“既然是党员就要讲党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父亲的影响下,赵青也资助了一名家庭困难的部队军人,“通过帮助他人,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目前,赵鹤阳的事迹先后被国家《中国人才辞典》、《盛世中华》、《军之英才——共和国最可爱的人》等大型文献收录;赵鹤阳先后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评为“云南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累计获得中央、省州、县各种奖项49项。(完)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