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一对夫妻离婚抢孩子 情节如《我的前半生》

2017年07月19日 08:20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 

  浙江在线7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方力)都市情感剧《我的前半生》最近是朋友圈里的刷剧热门。剧情中,有一条主线是,外企高管陈俊生出轨同事凌玲,向马伊琍演的原配罗子君提出离婚。全职妈妈罗子君要和事业有成的陈俊生争取婚生儿子平儿的抚养权。罗子君没有了婚姻,但不能没了儿子,当然不肯让出抚养权。双方最后对簿公堂。

  人生如戏,现实中类似的剧情也时常上演。剧情引发了很多观众对婚姻、家庭、甚至抚养权的关注与思考。

  离婚时,婚生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问题一般如何处理?进入诉讼,法院在判决时又会考量哪些因素?记者昨日走访了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权益高级合伙人、婚姻家事部主任吴晓洁及杭州中院民一庭庭长张巧薇。

  萧山这对夫妻的情况

  和戏里的罗子君有点像

  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虽然失掉了婚姻,她总算保住了自己的孩子。

  “就电视剧中来看,陈俊生是外企高管年薪百万。而罗子君在离婚前,一直是个养尊处优的全职太太。为了争取儿子的抚养权,罗子君做了一个正确选择——应聘了一份工作,证明自己依旧具有工作能力。”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权益高级合伙人、婚姻家事部主任吴晓洁说,离婚纠纷中,父母各自的经济条件——即是否有稳定的工作及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否他(她)具有抚养能力,但经济状况并非决定性因素。

  吴律师前不久接手过一起真实的案子,和电视剧的情节有点类似——

  杭州萧山有一对夫妻,2011年由亲戚介绍认识的。谈婚论嫁前,女方向男方提出几点要求——大体是第一个孩子出生跟女方姓、毕业后来杭州工作。男方同意后,2013年,两人结婚。但男方博士毕业后留在了外地工作。2016年,两人的女儿出生。因为孩子早产,女方很早就不工作,在杭州父母家生活。而男方在女儿出院三天后,就回了外地。从那以后至今,女儿一直都是女方照顾长大。

  今年,男方回杭州探望女儿时,女方意外发现男方微信上和一个女孩聊天很暧昧。之后,男方就挑起各种事端,总是提出离婚。女方多次与男方沟通,试图挽回婚姻。男方虽承认自己婚内出轨,但没有任何悔改之意。男方决绝地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并争夺女儿抚养权,理由是“自己有稳定工作,月收入很高,而女方暂无工作”。

  绝望的女方后来找到吴律师,表示愿意放弃婚姻,但一定要争取孩子。

  吴律师认为,女方争取到孩子抚养权的优势很大:孩子目前才两三岁,从出生至今,都由女方和她父母一起照顾长大。因为是早产儿,孩子体质一直比较虚弱,经常生病,一直都是女方亲力亲为照顾。目前,孩子身体发育指标均达标,都是女方和她父母的功劳。

  反观孩子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在孩子身边,根本不清楚如何照顾体弱多病的女儿,更不清楚如何培养女儿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如果将女儿交由男方抚养照顾,也一定不是他本人照顾。况且改变孩子生长环境,必定不利于孩子身体及心灵的健康发展。

  最后,法院判决,孩子由女方抚养,男方支付每月3000元生活费。

  法院如何判孩子归谁?

  “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么在法院实际的审判中,一般会考量哪些关键因素?

  杭州中院民一庭庭长张巧薇说,在实际审判中,要把握一个重要的原则——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具体来说,法院会考虑如下因素:

  1、孩子的年龄。哺乳期的孩子,一般归母亲抚养;十周岁以上(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法总则修改为八岁)的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孩子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2、父母双方的抚养条件和抚养能力。哪一方抚养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那么,其获得抚养权的概率也更大。这里还会考虑父母双方是否存在法律规定优先行使抚养权的情形,比如一方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或者子女随一方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或者一方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等等;

  3、若父母双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当,则孩子是否单独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共同生活多年,且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要求且有能力照顾,也可以作为优先行使抚养权的考虑因素。

  最终,法官会从子女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用全面、综合、发展的眼光评判所有相关因素。

  张庭长提醒到,无论法院判给父母中的哪一方,另一方对子女依然负有抚养义务,并享有探视权利。

【编辑:刘湃】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