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学新生小心“坑”:骗子进宿舍 校园贷有陷阱

2017年08月16日 15:35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大学开学季 新生小心这些“坑”

  去年,准大学生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引发社会关注。马上要到开学季,骗子们又将黑手伸向了涉世未深的学生。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特别是大学新生初到大学校园,很容易被诈骗行为迷惑,导致各种人身、财产损失。

  骗子进宿舍 借手机续费骗钱财

  入学报到时,学生们常常会遭遇到各种推销行为,甚至有些不法分子会想办法进入宿舍,声称自己是学生或与学校合作的公司,以推销的方式骗取学生财物。

  小徐是昌平区某高校的大一学生,今年3月,他在宿舍休息时,一名男子敲门进入他的宿舍,自称是中国移动的工作人员,称自己是上门为学生办理手机卡续费延期。

  由于在入学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都曾为了使用方便,重新办理过北京本地的手机号码,因此工作人员的来访并没有引起小徐的疑虑。加上该男子在为他们“办理业务”时,还要求他们填写过一份看起来颇为正规的表格,这让小徐更加信任这名男子。

  在该男子的介绍下,有20余名学生办理了所谓续费延期的业务,并分别向该男子支付了数百元不等的现金。

  但在该男子离开后,小徐的同学小杨感觉到不妥,便致电移动公司客服,询问相关业务的办理情况。移动客服告知小杨,移动公司并没有推出相关续费业务。小杨又向该男子声称就职的营业厅询问,营业厅答复称并没有这位工作人员。

  发觉异常的学生们选择了报警,很快,警方便将嫌疑人任某抓获归案。

  任某并非校内学生,但他为何能进入学生宿舍?任某称,他从网上搜索到了该学校的校园卡图片,并自己制作了一张假校园卡。在进入宿舍时,他将卡片在宿舍管理员面前一晃而过,管理员并未仔细查验,于是任某顺利进入了宿舍,并实施了诈骗。为了伪装自己,任某还特意制作了“业务登记表”,以取得学生的信任。

  经审理,昌平法院认为,任某骗取二十余名学生共计人民币10600元,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故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深陷校园贷 好学生获三年缓刑

  新生入学之际,也是各类金融平台针对大学生进行宣传的集中时期,“零首付”、“免息”、“立即到账”等宣传,会吸引学生选择校园贷款来满足消费需求。

  小李是某大学的学生,他学习成绩优异,能力突出,在学校担任学生工作的负责人。通过学生工作,他结识了很多同学,也与一些校园贷平台建立了联系。

  由于校园贷平台需要在大学校园进行推广,平台便希望寻找在校学生作为“形象大使”,代理平台的推广业务。小李便对同学声称在平台刷单可以获取好处费,贷来的钱款则交给他保管,到期会自动偿还。每贷款成功一笔,小李便会给对方数百元的报酬。

  起初,小李每月都会按时还贷。帮忙贷款不仅没有风险,还能赚些零花钱,这让同学们感到放心。

  但从去年2月开始,小李便以创业为由,频繁地要求同学们帮忙贷款,每笔金额都在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出于此前的信任,同学大多表示同意,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向各网贷平台申请了贷款,并将贷得的钱款如数交给小李。几个月间,小李共通过这种方式骗得23万余元。

  这些钱全部被小李用于个人消费,直到他无力偿还贷款,出现大面积逾期,同学们才选择了报警。

  本案开庭时,多名受害学生旁听了庭审,他们都对法官表示,自己愿意原谅小李。小李自己也表示十分悔恨,他家庭经济条件并不优越,平日里,他一直是父母眼中学习上进、成绩优异的好儿子。但因为错误的消费观,他走上了歧途,还连累了父母。为了将所有被害人的本金、利息一一还清,小李的父母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住房。

  考虑到小李已经退赔了全部被害人损失,取得了被害人的一致谅解,并且他仍是大学在读学生,法院经审理,以诈骗罪判处小李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罚金人民币三千元。目前,小李已经回到学校继续学业。

  去年,全国各省市接连曝出校园贷平台乱象,今年6月,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网贷机构一律暂停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制订整改计划,明确退出时间表。

  目前,绝大多数网贷平台已退出校园市场,而各国有银行开始重启校园业务,这是自2009年信用卡退出校园后银行的首次“回归”。但即使如此,解决校园贷乱象的根本仍在于建立良好的消费观,大学生偿付能力有限,因此不要盲目透支消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本报记者 刘苏雅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