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冬季来临重污染压力加大 沈阳加强冬季抗霾攻坚

2017年11月01日 2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冬季来临重污染压力加大沈阳加强冬季抗霾攻坚
    环境问题成为悬在城市天空上的一把剑。图为11月1日,沈阳市环保局、农经委、房产局和气象局官员共同出席市新闻办“加强冬季抗霾攻坚工作”发布会。 沈殿成 摄

  中新网沈阳11月1日电 (记者 沈殿成)环境问题是悬在城市天空上的一把剑。11月1日,是北方城市沈阳冬季供暖正式开始的第一天。历年来,每到这一天,随着供暖的启动,政府和市民的神经就绷得紧紧的。

  今年的11月1日当天,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以“加强冬季抗霾攻坚工作”为题的发布会,再一次将冬季大气环境质量问题提了出来。

  沈阳市治污压力仍然不容乐观

  据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2017年沈阳市气象条件总体较差,特别是年初和10月中下旬均出现了全国性大面积静稳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截至10月30日,沈阳市大气优良天数为207天,同比减少9天。轻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增加8天。虽然某些污染指标有所降低,但治污压力仍然不容乐观。

  秸秆禁烧,是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纪宁透露,截至目前,全市共发现秸秆焚烧火点并确认16处,其中环保部卫星监测火点5处、各级部门巡查火点11处。共对36人实施问责,其中通报批评17人,诫勉谈话4人,约谈13人,党内警告1人,辞退1人。

  当然,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沈阳市各部门拼尽全力在打一场“保卫战”。

  秸秆收获总量的38%得到利用

  今年沈阳市秸秆收获面积823万亩,秸秆产量大约466万吨,其中,玉米秸秆产量大约324万吨,水稻秸秆产量大约105万吨,其它秸秆37万吨。

  据沈阳市农经委相关负责人魏绍民介绍,截至10月31日,沈阳市共完成收获面积767万亩,产生秸秆大约431万吨,利用165万吨,占秸秆收获总量的38%,其中。能源化利用52万吨,饲料化利用65万吨,肥料化利用33万吨;全市已建收储点305个,收储秸秆49万吨。

  为了加大对秸秆的利用,沈阳市对年利用秸秆2000吨以上,固定资产300万元以上,按核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10%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已建成生产加工企业,年利用秸秆2000吨以上,给予10万元补助,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00吨,增加补助5万元;对当年新建达到农作物秸秆收储点项目建设标准,且年收集利用秸秆达到1500吨以上的,每个收储点一次性奖励投资主体5万元,以此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和收储点建设。

  对秸秆的利用和离田情况,沈阳市全面落实责任制,采取定期、定人、定地块上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层层签订责任状,农户签订承诺书,对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予以处罚。全市成立8个督导组,对秸秆利用责任状、农户承诺书签订情况等进行督导检查。

  全市拆除燃煤锅炉1115台

  燃煤锅炉造成污染,一直是政府头痛的问题。

  近年来,沈阳市深化燃煤锅炉污染整治,把彻底解决燃煤小锅炉造成的低空污染作为大气治理工作要点,以城市建成区内2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为重点,全面实施了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

  依照《沈阳市大气治理资金支持燃煤锅炉淘汰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沈阳市采用高额补贴的方式鼓励燃煤小锅炉用户实施淘汰工程。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纪宁称,为此政府进行了金额不菲的资金投入。

  沈阳市同时开展冬季大气环境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在用燃煤锅炉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对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及超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整改或关停,并处以顶额处罚。对拆除锅炉台账认真核查,对拆除锅炉冬季复用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截至目前,沈阳市共拆除燃煤锅炉1115台,超额完成市政府年初下达的666台的拆除任务,超额67.4%。

  沈阳市房产局副巡视员王晓东说,供热小锅炉拆除联网后,预计可减少供热燃煤约9万吨,减少烟尘排放1827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2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46吨,减少炉渣排放3万吨。

  目前,“保供热抗雾霾”成为政府部门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为了推进抗霾攻坚行动,沈阳市加强了对黄标车及冒黑烟车辆管控,利用机动车红外遥感监测设备,对在路面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纪宁表示,环保部门将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要求,着重解决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问题,为采暖季大气污染防控工作做好准备,改善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完)

【编辑:王忠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