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乐山脱贫攻坚:让贫困群众融入现代产业链

2017年12月20日 21: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四川乐山脱贫攻坚:让贫困群众融入现代产业链
    图为龙柱村3组“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宣讲报告会现场。 杨珺 摄

  中新网四川乐山12月20日电 (杨珺)“我们是幸运的,遇到了好政策、好年头,但别人的帮助是情分,我们要感激;只有自己勤劳过日子才是本分,我们要始终提醒自己。”20日,44岁的四川乐山市沙湾区铜茨乡龙柱村3组村民祝云作为当地脱贫代表,对台下40余位村民说。

  四川乐山市沙湾区、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因地域偏远,离凉山彝族自治州仅一山之隔,这里被称为“小凉山”。2013年底,“小凉山”片区有四川省定贫困村206个,贫困人口1.99万户,7.67万人,贫困发生率达到22.9%。

图为“小凉山”贫困地区彝族祖孙。 杨珺 摄
图为“小凉山”贫困地区彝族祖孙。 杨珺 摄

  当日,乐山市沙湾区铜茨乡的“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宣讲报告会在村委会门前的空地上开展起来。村民们放下手中的农活到村委会前集中听祝云讲他的脱贫经历与感受。

  祝云是“小凉山”的典型贫困村民,因当地土壤贫瘠,靠种植玉米、土豆,土地年产值仅一两千元(人民币,下同)。为让孩子上学,祝云靠打工每年收入近3万元,勉强能支撑两个孩子的学费及家庭其他开支。但2014年,祝云患乙肝,无法再进城打工,妻子也被自己的病“捆”在家里,家庭陷入困境。

图为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瓦洛村村幼(阿依园)正在上课的小朋友。 杨珺 摄
图为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瓦洛村村幼(阿依园)正在上课的小朋友。 杨珺 摄

  “我们在摸底贫困状况时发现,因病、因学、因重大变故致贫的情况占总体贫困户的40%。”四川乐山市市委书记彭琳表示,解决这些贫困群众的眼前困难是扶贫的当务之急。“首先要‘保住他们的命’,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为此,2013年开始,当地各级政府逐步落实“十免四补助”等政策,贫困人口医疗自费支出控制在10%以内。同时,为解放劳动力,乐山市民政局还牵头设立了“托老托残所”,将老无所依、身体残疾的村民集中起来,形成“大家庭”,由政府统一照顾或支付费用由邻近家庭帮扶,青壮劳动力定时看望,以此解决贫困村2000余名劳动力。

  当日,祝云在刚建起的新房里,把土特产拿给参观走访的城里人。他告诉记者,最让他高兴的是,2016年,在政府的资助下,家里盖起了新房子。“吃的好,住的也好,娃娃念书也不愁了,感觉比城里人幸福。”祝云笑着说。

图为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瓦洛村村幼(阿依园)正在上课的小朋友。 杨珺 摄
图为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瓦洛村村幼(阿依园)正在上课的小朋友。 杨珺 摄

  据了解,当地政府为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已实施彝家新寨住房25765户、易地扶贫搬迁7136户、29156人。如今,多数贫困村村民都住上了“粉墙砖瓦、彩梁画栋、檐吊牛头、壁画图腾”的彝家新寨。

  为民生兜底只是第一步。“扶贫除了把贫困群众纳入更有保障的福利体系中外,更需要让他们融入现代化的产业链中。”乐山市扶贫移民局局长廖策军对记者表示。

  为改变贫困地区的产业状况,当地政府结合住建、林业、卫生、教育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专家帮扶智囊团,为贫困村出谋划策、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产业发展技术支持。同时采取流动夜校和固定夜校相结合的方式,让村民与干部定点定时学习生产技术。

  经过4年建设,当地贫困村已发展了猕猴桃、核桃、蔬菜、藤椒、马铃薯等基地20个,建成茶叶、竹笋、青梅、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等特色农业基地18.1万亩,发展“生态有机效益”的高山农业,实现集体经济和贫困户长效增收。

  除发展产业外,为帮助村民增收,当地还引入工业产业项目,转移输出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据统计,当地共培育“飞地产业扶贫园”9个,发展新型经营主体330个,转移输出10.8万人,带动贫困群众实现收入翻番。

图为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瓦洛村阿依园等待接孩子放学的家长。 杨珺 摄
图为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瓦洛村阿依园等待接孩子放学的家长。 杨珺 摄

  祝云告诉记者,家里十余亩的土地都种上了猕猴桃、藤椒等作物,妻子也能够就近务工了,再加上养鸡的收入,家庭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

  “以前想给老婆买件衣服,凑钱都买不起点好的,现在进商店,想买点什么不用想太多,拿上就直接给钱了。”祝云对记者表示,村里现在还发展了种茶、李子等产业,土地年收入轻轻松松上一万。“听说今年村里已经落实了一家茶厂到我们这儿来建厂,估计明年收入会更高。”(完)

【编辑:刘湃】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