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涉案数百亿元 警惕披着“慈善”外衣的诈骗

2018年01月31日 09:5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警惕披着“慈善”外衣的诈骗(金台锐评)

  彭波

  慈善公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互联网的深度运用,慈善公益的门槛也大大降低,需要的人有更多渠道寻求帮助,社会公众也能更方便地加入到慈善公益中来,献出自己的爱心。但是,“假慈善”亦随之而来,面对各种慈善活动、公益组织,社会公众难以辨别真假,严重影响了慈善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2017年底,一场“一元帮助同一天生日小朋友”的网络慈善募捐活动刷爆朋友圈。然而,就在捐助数额节节攀升的同时,疑点很快显现:有人发现,网上露脸的孩子中,有的孩子有好几个生日,还有孩子以不同名字出现了好几次。民政部门很快叫停了这场公益活动,并对此展开调查。

  如果说这场募捐活动还只是涉嫌违反慈善法,那么一些披着“慈善”外衣圈钱诈骗的案例则对社会公众的信心造成了更大打击。仅2017年,公安机关就侦破了“人人公益”“鸟巢善心大会”“善心汇”等多起诈骗案件,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亿元,受骗群众数以百万计。

  在“人人公益”的案件中,平台打出了“通过公益捐献100所希望小学”等信息,并承诺500天可以收回5倍的投资款。但实际上,平台很快就把捐出去的资金又转回平台,供内部瓜分。在既不理财也没有实体商品交易的情况下,该平台上线仅一个月,就吸收资金超过10亿元,涉及全国约20万人。

  慈善公益的终极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然而,当前不少慈善公益组织还停留在“拿钱再分配”的阶段,这与犯罪分子的目的不谋而合,区别只是真正的慈善公益组织会把钱再捐出去。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分辨真正的慈善公益与圈钱诈骗行为,光看目标是否正当还远远不够,关键还要看这个慈善公益项目是否有合理的手段和合法的程序。

  分析这些典型案例不难发现,圈钱的慈善公益都是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一元钱改变命运”“均富共生”等,这些响亮的口号听起来更像是噱头。除此之外呢?既没有资金用途披露,也没有信息公开机制,更没有公众监督渠道,暗箱操作让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很难追踪到每一笔善款的具体流向,更遑论对整个慈善公益项目作出有效评估了。

  慈善公益不是把钱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这么简单。一个有社会价值的慈善公益项目,首先应当建立有公信力的运营机制和公开透明的捐助机制,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如何设计吸引眼球的营销活动上。在互联网时代,也许每个人捐助的金额微不足道,但公众有权了解善款使用方式。有关部门应当强化监管力度,将工作重心放在建章立制、防范漏洞上,细心呵护社会公众爱心的同时,也让诈骗分子无缝可钻。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