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烧”后代见证中国铁路机车发展

2018年02月10日 10: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小烧”后代见证中国铁路机车发展
    图为李宝生在展示曾祖、爷爷、父亲和自己在铁路工作时的证件。 翟羽佳 摄

  中新网保定2月10日电 题:“小烧”后代见证中国铁路机车发展

  中新网记者 陈林

  面对媒体,临近古稀的李宝生,小心翼翼取出了曾祖、爷爷、父亲和自己在铁路工作时的证件,并按顺序一一摆放于桌上。他说,一代代干下来不容易,“我都替他们骄傲”。

  他也传承着这份骄傲,尽管父亲“老说辛苦”,不愿其子承父业。

图为李宝生的儿子李斌,正用检查锤敲打机车,检查车况。 翟羽佳 摄
图为李宝生的儿子李斌,正用检查锤敲打机车,检查车况。 翟羽佳 摄

  1967年,李宝生在保定机务段(现石家庄电力机务段保定运用车间)入职,从蒸汽机车司炉到副司机、司机,一路见证了铁路机车的发展。

  工作后,他渐渐理解了父亲的话。从保定到丰台130多公里的货运单程,蒸汽机车最多烧了14吨煤,一路几乎都在填煤。每次跑车后“不洗澡根本回不了家”,“跑两三趟车,衣服不洗就要不得了”。

  后来内燃机车替代蒸汽机车,“稍微干净点”,但“内衣熏得都是柴油味”,电力机车后干净许多。

图为李家四代人在铁路工作时的相关证件。 翟羽佳 摄
图为李家四代人在铁路工作时的相关证件。 翟羽佳 摄

  上世纪80年代,李宝生考取司机后首次开火车,父亲放心不下,从家里跟到车站。在他看来,开蒸汽机车的父亲对内燃机车并不太懂,却坚持“要跟我走一趟”。

  被李宝生婉拒后,父亲一再叮嘱“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担心孩子安全的同时,也担心货物能否运达。招手目送他远行的一幕,让李宝生多年后提及依旧激动:“心里酸酸的”。

  安全运行,是李宝生对自己行车的最高要求,也是这个火车司机家庭口口相传的“心诀”。一次中途漏水的小事,让他退休数年后依旧“耿耿于怀”。

  李宝生祖籍北京,后因父亲工作调动举家迁至保定。19世纪初,曾祖李午寅在卢汉铁路公司担任“小烧”(司炉工,负责蒸汽机车烧煤)。爷爷李方卿从司炉工干到司机,主跑京张铁路。他们的工作证件,是这个铁路世家的传家宝,保存至今。

  讲起父辈们的故事,李宝生声音洪亮、甚至高亢。看着眼前四代人的证件,李宝生笑说,“少了儿子李斌的”。他当初也不希望儿子当火车司机,最终却未能说服对方。

  从小喜欢火车的李斌,此时已是一名客运司机,正经历着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工作23年来,他过年时几乎总在跑车,“没有在家过过一个完整的年”。

  他还记得首次当司机跑车时,父亲要跟车同行,他反对说,表示“自己业务水平没问题”。

  “这也是老人的一种牵挂”,李斌补充道:“也是对安全不放心”。

  “注意安全”这一从父辈口中传下来的话语,也成了李宝生每次见到儿子后,反复叮嘱的话。

  一把父亲当司机时检查机车安全的检查锤,让李宝生拿出来后,有些不舍放下:“我也用了30多年”。

图为李斌在火车驾驶室内。 翟羽佳 摄
图为李斌在火车驾驶室内。 翟羽佳 摄

  当司机时,他总在出发前、停车间、进站后,拿起小锤子敲机车,并通过听声音辨别问题:“螺丝松(或轮毂有裂纹)不会铛铛的,会啪啦啪啦的”。

  退休后,李宝生想把锤子相传,却遭儿子李斌拒绝:机车不一样,锤子也变了。

  老人记得,唯一一次上父亲开的火车,是1973年一次机车整备,机车是“建设”型。

  几十年的工作中,李宝生与父亲李世林驾驶过“建设”型蒸汽机车、“北京”“东风4”“东风7”型内燃机车等机型,经历了火车从蒸气机车到内燃机车的交替;与儿子李斌一起,驾驶过“韶山1”“韶山4”和“和谐机车”等机型,经历了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交替。

  从最初操作时速60公里到150公里,祖孙三代见证了中国铁路电力牵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电力机务段宣传助理李忠科说,在单位百年(包括前身)历史中,先后有过近30种机车型号,李家五代人几乎经历了全部型号。

  与儿子同为司机后,业务交流成了家中一景。李宝生笑言,他内燃机车开的早,水平高,但电力机车却比不上儿子,“(我)只使了个电车尾巴”。

  安全行车百万公里后,带父亲去北京,到祖辈参加工作的地方看看,是李斌多年梦想。近日,数据达到后,他高兴地说,只等春运结束就出发,带父亲坐时速300多公里的“复兴号”去北京。(完)

【编辑:罗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