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闽东民间绝技闹元宵:秀的是民俗传承

2018年03月03日 12: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闽东民间绝技闹元宵:秀的是民俗传承
    图为雷彭斌赤脚立于饭甑(畲族家用器皿)边沿,用双足大脚趾夹住饭甑,带甑蹦跳,慢慢移至桌沿并绕桌一圈。每转到桌子边角,饭甑会有小部分悬空。 叶茂 摄

  中新网福建宁德3月3日电 题:闽东民间绝技闹元宵:秀的是民俗传承

  记者 吕巧琴 叶茂

  畲族传统民俗舞蹈、赤溪内文拳、畲族“起洪楼”、霍童线狮……3月2日,农历正月十五,福建宁德市蕉城区举办“蕉城好舞台”元宵文艺汇演,各式独特民俗活动集中激情上演,喜气洋洋欢度元宵佳节。

  起洪楼:高空上的畲族巫舞

  宁德是中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迄今保留着浓郁的畲族风情和传统民俗,“起洪楼”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之一。

  中新网记者现场看到,“起洪楼”的桌子高90厘米左右,重约60斤。表演者先是在场地中心立“头桌”、“造洪楼”,搭建过程中多人合作;搭至第5层时,将下一张桌子吊上去,并依次叠加。随着桌子的增高,搭建的难度也在增大。

  当桌子依次叠加至七张时,“七层洪楼”已有6米多高。桌子间没有任何固定物,只有一些黄纸垫在桌角防滑。

  现年38岁的雷彭斌,自幼学习“起洪楼”,系其家族的第26代传人。他告诉记者,由于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地面不平、桌子摇晃、精神不集中和天气影响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危险的发生。

图为被誉为“中华一绝”的霍童线狮,随着锣鼓声响,3只重达50多斤重的“狮子”在舞台上开始了“争斗”,并在人群头顶与舞台之间飞窜,引来阵阵惊叹。 叶茂 摄
图为被誉为“中华一绝”的霍童线狮,随着锣鼓声响,3只重达50多斤重的“狮子”在舞台上开始了“争斗”,并在人群头顶与舞台之间飞窜,引来阵阵惊叹。 叶茂 摄

  “洪楼”搭建完成后,雷彭斌身着宽大的裙子,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徒手爬上顶端。随着三音锣敲响、执羚号吹响,雷彭斌在7张方桌叠成的顶部,跳起了一种名为《奶娘行罡》的巫舞。

  饭甑(畲族家用器皿)倒扣桌上,米筛置于甑上,雷彭斌则立于其上,跳起畲族巫舞。接着,雷彭斌拿掉筛子,赤脚立于甑沿,用双足大脚趾夹住饭甑,带甑蹦跳,慢慢移至桌沿并绕桌一圈。每转到桌子边角,饭甑都有小部分悬空,惊得现场观众目瞪口呆。

  “‘起洪楼’我最高可以叠到15层。”雷彭斌说,在畲族人眼里,“洪楼”越高,祈福就越有效果。

  “起洪楼”、跳巫舞,是闽东畲族巫师进行驱鬼镇妖活动中的一段祭祀舞蹈,反映了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进程的加快,畲乡原始的行罡舞蹈受到很大冲击,掌握技艺的已经越来越少。

  但雷彭斌也欣喜看到,“随着对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视,现在学的年轻人更多了。”他现在带了十几个徒弟,其中五六个已可以独立完成。

幕后12名汉子通过拉、拽、回等不同方式拉动,牵动线狮全身关节的绳索,让前台狮子舞出了各种生动的动作和神态。 叶茂 摄
幕后12名汉子通过拉、拽、回等不同方式拉动,牵动线狮全身关节的绳索,让前台狮子舞出了各种生动的动作和神态。 叶茂 摄

  舞线狮:千年古镇技艺传承

  “起洪楼”的另一侧,千年古镇——蕉城区霍童镇带来的霍童线狮表演尚未开始,四周已是满满当当的人群。随着锣鼓声响,3只重达50多斤重的“狮子”在舞台上开始“争斗”,并在人群头顶与舞台之间飞窜,引来阵阵惊叹。

  第一次看到蕉城区各式民俗集中呈现的当地民众喜不自胜,这恰似一场民俗盛宴,给元宵节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台前是线狮的活灵活现,幕后是12名汉子挥汗拉动。牵动线狮全身关节的绳索,穿过舞台的网格,缠绕于后方距离5-10米的表演者双手之上,通过拉、拽、回等不同方式拉动,使得前台狮子舞出各种动作和神态。

  “最大的难度就是配合,一只狮子需要三到四个人配合。”现年37岁、学习线狮已有20余年的陈荣华说,南拳是线狮表演者必学的基本功,这样才能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霍童线狮又称“抽狮”,现留存于霍童镇,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乔装动物的杂技节目,被誉为“中华一绝”。2006年,霍童线狮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名度越来越高,表演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陈荣华说,希望更多年轻人学习,将线狮传承下去。(完)

【编辑:陈海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