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旧居”复建 重庆102岁大小姐与101岁老伴回家

2018年06月02日 10:42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 

  102岁的王家大小姐 昨天“回家了”

  重庆长嘉汇弹子石老街正式开街 经历传奇的王德懿老人和老伴重返王家大院

  昨日上午,重庆长嘉汇弹子石老街正式开街,上万市民慕名而来。拥挤的人流中,102岁的王德懿老人和101岁的老伴曹越华坐着轮椅,在儿孙们的拥簇下朝着复建落成的王家大院行进,眼里充满了期待。于他们而言,这是一趟“回家”之行,王德懿正是王家大院的大小姐。

弹子石老街开街,曹越华(图前右)与王德懿(图前左)重游王家大院。上游新闻记者 高科 摄
弹子石老街开街,曹越华(图前右)与王德懿(图前左)重游王家大院。上游新闻记者 高科 摄

  回家之行

  曹庞沛是曹越华和王德懿的小儿子,他表示,能回复建落成的王家大院看看是母亲近几年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第一次开街的时候母亲没有来现场,非常遗憾,所以这次开街她一直在盼着。前两天,我母亲激动得睡不着觉,表示一定要在开街当天重回王家大院看看。”

  复建印象:大体与当时风貌差不多

  这次“回家”,两位老人都非常兴奋,在王家大院门口和院内都留下了合影。

  曹庞沛说,复建落成的王家大院建筑大体上还原了当时的风貌,“王家大院分为上院和下院,基本上继承了我国古代前园后院、前堂后寝的庭府格调。让母亲很高兴的是,复建的王家大院位置正好是在当时上院的原地方。”曹庞沛介绍,王家大院的下院当时直通王家沱的码头,“万茂正”盐号就开在那里,“总的来说是还原了王家大院的原貌。”

  谈到母亲对王家大院印象最深的建筑,曹庞沛直言是定名为“慎德堂”的家族祠堂,“当时家里请江津的宿儒吴平阶代写了‘人道莫贵乎亲亲,亲亲贵宗族……’的《祠馆序》,我母亲现在都还能背诵。”曹庞沛说,院子里的戏台也是母亲小时候非常喜欢的地方,“复建的王家大院里也有戏台,基本上也是当时的风格,母亲常跟我讲小时候看戏的热闹场景。”

王德懿曹越华青年时期合影。
王德懿、曹越华青年时期合影。

  捐赠陪嫁:珠宝匣等老物件

  曹庞沛告诉记者,半年前,母亲王德懿得知王家大院快要落成,就表示要把当年的陪嫁物件捐给弹子石老街。

  “一共有四件物品,一个黑色烤漆精美的雕花双开门柜子,一个长约一米、宽约80厘米的黑色香樟木箱子,还有一个烧印上釉的书画瓷坛以及黑色珠宝匣。”曹庞沛说,“这些都是我母亲出嫁时从家里带走的,原本也是王家院子里的物件。”

  此次“回家”,除了王家大院外,百岁牌坊也是王德懿老人非去不可的地方。曹庞沛介绍,1888年,名冠王家沱的大盐商王信文的妻子钟氏百岁时,巴县府衙奏请光绪皇帝为钟氏立“百岁牌坊”。牌坊矗立在当时的石桥(今弹子石正街143号)车马大道,但于上世纪50年代毁坏。

  曹庞沛说,自己有个舅舅是画家,生前曾凭记忆画出了一幅“百寿牌坊图”。然而图案虽然有了,但上面的文字却没人记录下来。“当时的图书馆档案馆都没有详细的资料。”

  峰回路转。10年前,曹庞沛得知,重庆市楹联学会一位老先生在年轻时曾经过百岁牌坊,出于个人爱好,无意当中就把牌坊上的四条对联抄下来了,这才有了如今完整的复建。

  传奇人生

  王家大院建于19世纪20年代,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南岸弹子石辖区的谦泰巷42号,是重庆公布的52个消失历史记忆点之一,它被誉为重庆江南名宅、“西部水路门户第一家”。王德懿身为王家大小姐,人生经历可谓传奇!

  《大后方》女主角原型就是她

  王家大小姐王德懿丰富而精彩的人生经历,从以她为原型的纪录片《大后方》中可窥见一二。

  《大后方》是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纪录片。第9集“流动的课桌”里讲述了一个女生,从1936年起,5年间跟随大学的迁徙,分别读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重庆大学、中央政治大学、国立交通大学才完成学业,成为抗战时期高校教育的真实写照。

  这个女学生的原型就是王德懿,被誉为“中国第一流亡女生”,是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和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的学生。她至今还保存着5所学校的校徽。

  曹庞沛介绍,因为家境不错,母亲王德懿和姨妈王德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从私塾到大学;舅舅王德峻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他们三兄妺可以说是‘巴渝人家’最早走出来的满门名牌大学生。”解放后,王德懿曾在川康银行、西南贸易部等单位工作,1976年从重庆市商委退休。

  “战地情书”引《朗读者》关注

  昨天,在弹子石老街,曹越华与王德懿两位老人在王家大院合影后,老两口的手紧紧地牵在一起。

  曹越华与王德懿的爱情故事此前就曾受到了《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的注意。上世纪40年代初,西南联大的一次学生聚会中,曹越华与王德懿一见钟情。1944年7月下旬,身为翻译官的曹越华,突然接到命令调往缅甸前线。在战壕中,他带着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写下了一封深情的情书。这封情书,成为后来媒体争相报道的著名“战地情书”。2013年曾登上《中国梦想秀》的舞台,歌手沙宝亮演唱了由此改编的《A song for you》(《给你的歌》)。

  收视率火爆的央视《朗读者》节目,也曾向两位老人并发出邀请,希望老人能现场朗诵“战地情书”,但遗憾的是,两位老人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