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为老人讨回被骗老本儿 法官一下收到23面锦旗

2018年06月21日 15:27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吴法官一下收到23面锦旗

  前些天,20多位老人突然聚集在西城法院执行局楼下。“吴法官,您快去看看吧,楼下来了一群老人,是不是您的当事人啊!”执行二庭吴艳茹法官听到同事的话,急匆匆跑到楼下,还真是她承办案件的当事人!这一次,让吴艳茹法官很是感动,老人们不是来追问案情,督促执行,而是送来了23面锦旗。

  超市里摆摊

  老人们掏钱买理财

  如果不是轻信了一个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理财项目,这些基本上是退休老人的“投资人”几乎很难和听上去“高大上”的企业债权转让融资直接联系在一起。从2015年开始,这些老人们去超市时,都看到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在超市门店里摆摊,宣传自己的理财产品。

  通过老人们提供的宣传资料,记者了解到,这个理财产品其实是河北一家公司的融资项目,该公司将自己享有的部分债权转让给投资人,公司转让109000元的债权,投资人仅需支出10万元转让对价,公司每月再返投资人可得差额1500元,连返6个月,共计9000元。

  协议中还约定,投资人可以要求公司对债权进行回购,回购金额就是投资人支付的转让款。最后一次支付可得差价时,一并支付转让对价的金额。

  说白了,投资人相当于花10万元购买部分债权,每月得1500元利益,半年收益9000元。

  资产管理公司宣称,这个债权投资项目投资期仅半年,年化收益率就达到18%,而且每月分配一次收益,安全有保障。公司全程监督资金使用及去向,专款专用,保证客户资金安全。还有担保公司和实体企业提供担保。

  宣传单上甚至这样对比:“如果您与我们合作投资100万,每月收益15000元,半年收益9万元,一年收益18万元。如果您拿200万买房子每月租金不过5000元而已,而拿200万投资我们的项目,每月就会收入3万元。”

  有人去过这家负责融资的资产管理公司,办公地点在金融街,租了一层办公楼,显得很有实力。为了证明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公司专门租大巴,带着老人们去河北实地参观考察。

  看上去,这确实是一个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于是,老人们纷纷拿出老本儿,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就签了11份合同,两个人投资346万元。

  起诉讨债打赢官司 执行判决才是最难的

  签订合同后,老人们也确实收到过返利,有人还增加了投资。只是好景不长,利息便不能如期支付了。老人们接到通知说,转让债权的公司资金链断裂,本息只能延期支付。

  为了讨回自己一辈子的积蓄,老人们组建微信群联合起来,开始维权。最早提起诉讼的是一位大学退休教师,在他的带动下,老人们纷纷拿起法律的武器。

  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返利和回购的条款,公司也没什么可抵赖的。法院审理后认为,债权转让协议确实约定投资人可以要求回购,并没有指定限制条件,而且河北的这家公司也确实存在拖欠可得差额的违约行为。法院判决河北公司回购债权,并支付投资人本金及未支付的可得差额。

  案子判了,公司却没有履行判决。去年6月,老人们陆续向西城法院申请执行,案件都汇总到执行二庭吴艳茹法官团队手中。49件案子,涉及1300余万元,还没算利息。比案件压力更麻烦的是,申请执行之后,老人们三天两头来法院询问进展,二三十人一起,一周平均得来一两次。

  “一辈子的积蓄,都砸在这上面了,眼看着血本无归,老人们都特别激动。”年过半百的吴艳茹法官,每次接待全程站着跟几十个老人对话。其中一位73岁的聋哑老人,每次来法院,吴艳茹都费时费力地跟她笔谈。她一方面耐心做老人们的工作,释法疏导;另一方面,让老人们选出几个代表当协调人和法院接洽,更好地贯彻执行意图,也提高接待效率。

  吴法官向老人们承诺,此案执行全程公开透明,希望他们监督、配合,形成合力。看到法院确实在公正执法,老人们不仅接受,而且越来越信任吴法官。

  执行困境柳暗花明 法官赶赴河北查封土地

  被告方涉及河北的公司、负责融资的公司以及两家担保公司,吴法官分别按地址给4家公司寄发执行通知,然后就石沉大海了。再根据老人们提供的电话打过去,也根本没人接听。她又查询几家公司在京的银行账户、登记车辆和土地房屋线索,仍然一无所获。失信、限高等惩治手段都上了,可几家公司连个回音儿都没有。案件审理时聘请的律师,此时都联系不上了。

  经过调查了解,吴艳茹法官得知,这家河北的企业曾经确实是一个很有基础的民营企业。而且,在老人们起诉之后,企业还偶尔会给返一些利息。这种种迹象,让吴艳茹法官始终觉得,执行还有希望。

  不是还有工厂吗,到当地去看看。去年11月9日,吴艳茹法官带着整个团队专程赶赴河北宣化和怀来两地,核实企业财产情况。到当地房屋土地管理部门查询之后,企业名下有4宗土地和厂房。更幸运的是,这4宗土地之前也被查封了,刚刚解封。吴法官立即出具司法手续,请房屋土地部门配合又进行了查封冻结。

  吴法官向企业留守人员发了传票,让其向公司负责人转告,法院已经对企业财产进行了控制。

  查封土地如同打蛇打中了七寸。没过两天,吴法官和老人们找了半年多都没找到的企业负责人居然自己找上门来了。

  法官下最后通牒

  终为老人讨回老本儿

  企业负责人一个劲儿向吴法官诉苦,说近年来行业处于转型升级期,因此实体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不过,公司负责人也表态,要从一笔占地补偿款中拿出一部分来支付欠款,在2018年春节前交到法院。但老人们等到春节,公司却食言了。

  “钱没到账,大家都很失望,但我始终认为还有希望。”吴艳茹法官说,她和老人们的想法并不完全一样,这个企业曾经也是个知名企业,但已负债累累。作为法院,一方面要解决执行案件,一方面也应该支持企业运转下去。

  在查封涉案公司名下土地后,吴法官一直没有将土地上拍,就是给企业留下一线筹款还钱、继续运转的希望。当然,她更不会纵容企业拖着不解决问题。她启动摇号程序,确定了评估机构,做好了评估拍卖的一切准备。随后,她将推动拍卖工作的进展通知涉案公司,施加压力。吴法官放出话来,如果再不尽快履行判决,法院将很快拍卖被查封的土地。

  还钱,还是拍地?面对吴艳茹法官的最后通牒,涉案公司筹措了1500万元,于上个月一次性打到法院账户。案款到账后,法院立即下裁定,将查封的土地解封。

  这1500万意味着,老人们的本金不仅一分未少,连利息都足额支付了。老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结果,有要请吴法官吃饭的,有给买水果食品的,都被吴法官拒绝了。

  她只是一再叮嘱老人们:“吃亏就是因为贪心啊,记住,利益诱惑越大,后面可能越有陷阱。钱终于拿回来了,不容易,一定好好装自己兜里,再不要盲目投资了!”

  本报记者 孙莹

  通讯员 樊创 摄 J001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