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融资修路南粤首开先河 还路于民打造全域畅行

2018年06月27日 16:24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2005年7月1日洛溪大桥停止收费,众媒体采访首位免费过桥车主 朱文海 摄

  羊城晚报记者 马汉青 程行欢

  “要想富,先修路。”道理易懂,却又包含一个绕不开的难题:未“富”之前,修路的资金从何而来?

  正是以“贷款修路、收费还贷”为先声,凭借勇于饮“头啖汤”的气概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广东交通发展在40年改革开放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上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经济开始腾飞,交通运输需求激增。然而,主干线公路少,渡口多,“塞车”是家常便饭。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成为严重制约广东经济发展的“瓶颈”。当时全国公路实行计划经济投资体制,每年给广东的投资只有几百万元;而广东仅几个急待上马的交通项目,资金缺口就达30多亿元。

  显然,巨额的交通基建投资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法解决,必须另辟蹊径。

  在此背景下,市场机制发育最早的广东,率先提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设想,试点多渠道筹资,开全国“以桥养桥、以路养路”之先河,为路桥投融资探出一条新路。1984年,国道107广深线东莞中堂大桥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全国首个路桥收费站。广东公路建设开始进入快车道。

  广东的大胆探索,一石激起千层浪。198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出台,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为全国公路建设打开了新局面。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由此成为广东交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后续是一股股交通大变革、大建设的洪流。1991年广汕公路改造动工,形成激发各地交通建设积极性的“广汕公路模式”;1994年,全国第一条引进外资建设的高速公路“广深高速”试通车……“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多层次公路投融资体制逐步建立。到1994年广东已投入公路建设资金355.5亿元,是1978年之前近30年总投资的93倍,改写了广东公路建设滞后的历史。“路通财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广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广东“交通大会战”“县县通高速”等大手笔持续不断。到2017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338公里,领跑全国。同时,高铁、航空等建设齐头并进,越来越紧密的“交通圈”带来了越来越优质的“生活圈”。

  有研究表明,高速公路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GDP增加3元。珠三角成为通达全球的“世界工厂”,粤东西北交通区位条件明显改善,翻天覆地的交通变化,有力支撑了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9年全国第一。

  时移世易,广东公路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又率先从“走得了”转向“走得好”。收费公路快速发展,收费站过多过密,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行效率。于是,广东积极探索年票制、“统贷统还”等多种收费管理新模式,大力撤并收费站。截至今年年初,全省普通公路还在收费的公路项目仅余6个。

  事实上,交通基建回归公共产品属性、实现“还路于民”,已日益成为广东公路建设改革新的出发点。2014年开始深圳率先回购多条高速公路,降低了出行物流成本。2017年1月,广东又在全省取消年票制,减少收费公路3155公里,每年通行可减负约60亿元……

  如今,“八年铸龙港珠澳、一桥飞架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深中通道将建设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互联网+交通运输”正在广东深度融合……广东交通,已迈上为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夯实基础、畅通“经脉”的新征程。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