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用老物件细数斗转星移

2018年06月27日 16:35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用老物件细数斗转星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呼电话亭 祖忠人 摄

  “始于1978文化·生活·艺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民俗收藏展”明天起将在文艺会堂·文联展厅开放。本报记者昨日提前探营。720多个日常老物件丈量着城市发展的足迹,并讲述了因改革开放而变的生活和我们。

  场景引发回忆

  展览虚拟了一名生于1978年的主人公,以她的生活场景和成长故事展现了上海四十年的发展。1000平方米的展厅被打造成10多个场景,如石库门厢房、学校教室、百货商店、公交车站、音像店、世博会场馆等。

  展厅入口“变身”为主人公记忆中的弄堂。一辆黑色的“永久”牌自行车停在了传呼电话亭附近。两部拨盘电话和一块搪瓷招牌引发提前探营的中老年观众的感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个公用电话亭里都有服务员,先记下来电号码或留言,再上门通知被呼的那户人家回电。

  往前走,便来到了主人公的家。四尺半床铺着红牡丹图案的棉布床单;床头柜上放着银灰色索尼录音机;五斗橱上摆着三五牌台钟和一对金钱牌热水瓶;方桌上整齐地放着拉丝玻璃杯……有参观者激动地指着现场的老家具说,和他家里的一模一样。

  展品以小见大

  720余件展品都来自于过往日常。只是随着岁月变迁,它们渐渐地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藏家张建平提供了他收集的最早的地铁票——1993年1月18日上海地铁电动客车乘车证。没过多久,地铁1号线票面名字就改为“观光券”。他解释,这是为了配合南段上行线5月28日开始观光试运营,当时很多上海市民都赶来“尝鲜”,“热闹得不得了”。到了当年年底,一周七天对应七色的“全线通车调试观光纪念卡”面世,并分别印有1到5,当时该线路一天有5班车。凭对应的颜色和数字便能知道持卡人乘坐哪一天哪一班次列车。

  其他藏品也亮点不少。1990年在上证所首次上市交易的八只股票开国内股市先河,8张纸质股票原件同时现身,难得一见;“海鸥牌”相机、“上海牌”手表、“英雄牌”钢笔、“红双喜”乒乓拍展现了“上海制造”的恒久魅力;1977年中央下发的恢复高考通知原件,见证了高考恢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互动形式多样

  展览还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环节。观众可以观看40年以来的经典广告、影视剧片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动画,也可以试听当年的流行金曲,体验红白机经典游戏,还能通过竞答游戏等方式赢取记忆中的玩具——铁皮青蛙。

  展览期间的周一、三、五下午及周末全天开设15场收藏系列讲座和8场漫画互动体验。市民可通过“文化云”专题页面预约参与活动。

  展览持续至7月19日,免费开放。

  本报记者 肖茜颖

【编辑:周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