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注销手机号要跑“千里”:异地销号缘何成“紧箍咒”

2018年07月16日 14:39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 

  注销个手机号竟要跑“千里”:异地销号缘何成为“紧箍咒”

  长期以来,手机号异地注销难一直是电信服务行业的一大“槽点”。用户异地注销手机号码时,往往需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号码归属地进行办理。这一现象反映出行业发展落后于用户需求,亟待改进。

资料图:6月19日,民众街头使用手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远 摄
资料图:6月19日,民众街头使用手机。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异地销号遭遇“分手难”

  “当初毕业离校,以为可以异地注销手机号,而且离校后还得用一段时间那个手机号,所以就没注销。”天津市民小唐(化名)告诉半月谈记者,回家后去营业厅办理销号业务,瞬间就懵了——跨省只能充话费,没办法提供异地注销号码服务,“要么欠费自动销号,要么找人代办”。

  因为担心欠费会影响个人信用,无奈之下的小唐,只能冒着风险把身份证、手机卡寄给留在学校的同学,让同学帮忙去办理注销。

  小唐的遭遇绝不是个案。长期以来,手机号异地注销难一直是电信服务行业的一大“槽点”。想要跨省销号,要么本人亲自到号码所在地营业厅办理,要么交钱保号,程序过于繁琐。

  面对公众质疑,某运营商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由于目前业务受理系统不支持跨省查询号码,在异地无法验证客户证件准确性和进行资料核实,存在用户信息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用户在异地利用网络向开号地证明自己身份,毕竟本人没有到场,存在作假隐患。

  目前,运营商尚缺乏全国统一高效的共享系统,现有业务系统都集中在省级数据中心,在面对跨区域业务时会出现技术壁垒。打破现状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涉及一定的成本投入,造成运营商主动打破壁垒的积极性不高。

  异地办理和账户安全可兼顾

  事实上,异地销号没有那么难。有的运营商已开始针对用户需求,尝试提供线上异地注销号码服务。

  据天津联通工作人员介绍,从去年底开始,天津联通就实现了线上办理异地销号业务。用户在拨打10010客服电话后,工作人员会核实机主是否欠费等相关情况,在确认号码正常使用情况下,客服会推送短信链接到用户手机,并关联到网上营业厅平台。用户再将身份证、照片等信息上传,后台确认后即可办理异地销号。

  记者随后拨打了北京联通客服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在没有合约绑定和没有欠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线上办理。

  “天津电信从今年3月6日开始,推出线上办理异地销号业务。在天津的异地用户能不能在天津销号,还需要看号码归属地的规定。”天津电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推动建立电信服务全国一体化体系是大势所趋。随着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愈加成熟普及,异地办理和账户安全更可以兼顾。

  行业服务意识淡薄是主因

  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史广顺认为,异地销号难折射出行业在信息化初期缺乏集成统一的系统思路,没有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数据共享系统,导致部分业务给群众带来不便。加之以前需求不迫切、技术不过关等因素,行业发展水平逐渐慢于时代,跟不上用户需求。

  “如何实现全国范围跨区域身份认定,之前欠缺技术手段,现在相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技术手段可以降低或消除风险,而且我们要的并非是万无一失,而是流程可追溯,即便有人作假,我们也能够追查出是谁干的。”史广顺表示,当前网络和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人脸识别、网络传输等在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广泛应用。行业之间技术手段运用不平衡,反衬出一些相对“传统”的行业服务意识淡薄。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说,从今年7月起,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取消全国流量和本地流量的资费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注销手机号的必要性。“如果服务资费方面没有地区差别,其实就没有必要换号了。谁愿意去折腾这个事啊?换了号码要通知所有人更新通讯录,还要重新绑定各类消费账号、邮箱……非常令人头疼。”

  在我国建设网络强国进程中,应该让网络给民众带来最大便利。“异地销号”问题还带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在为群众提供服务的一些领域,不能仅靠企业自觉,相关部门还应通过提高行业标准,重新定义服务“升级”的社会价值,促进企业改进服务,造福社会。(《半月谈内部版》2018年第7期 记者付光宇)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