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自备井置换市政水 年底前完成269家

2018年08月02日 13:4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自备井置换市政水 年底前完成269家
   包括小区、学校、办公机构等 此次改造项目市政府投资将超20亿元

  育龙家园原有的自备井设备陈旧

  今年6月,原共用一口自备井、供水水质无法保障,居住着2600多人的大兴育龙家园,自备井被转换成了市政供水,喝上了南水,全区进行供水管网更替,水表也换成远程电子表,查水费也无需入户。今年,类似育龙家园这样的小区将不在少数。据介绍,全市269个小区单位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自备井置换,由市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改善各小区水质,让市民喝上更安全的水。

  换掉18年自备井 2600多人小区喝上南水

  “碗里的那些白点都洗不掉,不管怎么搓,还是用洗洁精反复洗都不行,沉淀物太多了……”家住育龙家园10号楼2门202的荣阿姨,搬来这个小区已有十余年,亲眼见证和感受着小区这些年水质的差强人意。

  大兴育龙家园建于2000年,共有24栋居民楼,现居住人口已达2600余人,但常年来该小区的供水仅来自于一口自备井,年用水量达12万立方米。“水发浑、发黄”,这是小区居民的共同感受。由于这口自备井的水管网年久失修、管材落后等问题,导致小区用水常年处于水质差、频出事故的状态。“因为用的是自备井水,井壁老化塌陷,就会导致水的含沙量很高,更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断水”,市自来水集团自备井置换办公室副主任张海祥解释道。

  但上个月,育龙家园的居民有了新的用水体验,水质明显有了提升。“我现在直接用自来水烧水,早上还用这水煮了绿豆粥。原来哪敢直接拿来烧呀”,荣阿姨拿出一个蓝杯,装上自来水晃了几下,“你瞧现在多干净”。今年6月,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为育龙家园进行自备井置换工程,小区开始接上市政供水,甚至是喝上了新鲜的南水。“一共新建了供水管线1710米,其中球墨铸铁管1229米、不锈钢管481米,更新改造闸门、消火栓等供水附属设施16座。为全区更换了810个水表”,市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三年内完成1033个单位小区自备井置换

  “由于历史原因,有一部分小区必须依靠自备井来解决供水问题。像育龙家园这样自备井的供水小区还很多,水质不达标、井老出问题”,张海祥介绍说,由于自备井小区内部管网老化,频繁出事故,而小区物业又不够专业来解决这些问题,自来水集团每天几乎都会接到这样的投诉电话。

  自备井置换工作,原本应由各小区物业产权单位来解决,但由于这几年来小区置换工作迟迟未有动静,去年,北京市政府印发《加快推进自备井置换和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工作方案(2018年-2020年)》,决定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小区自备井的置换工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像育龙家园的改造工作,50%资金由市政府固定投资资产解决,另外50%则由市自来水集团自筹,不用小区和居民负担”,市自来水集团自备井置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市发改委基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底前,将对中心城及其周边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以及城市副中心的自备井小区和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进行全面实施改造。按照计划,三年内一共将完成1033个自备井单位和小区、1223个老旧小区的内部供水管网改造,改造总长度超1000公里。今年,全市将完成269个单位小区的自备井置换,包括小区、学校、办公机构等等。初步测算,此次自备井置换和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将超20亿元。

  缓解北京东部地表沉降问题

  居民用水的硬度指标要求,不高于450mg/升,育龙家园原自备井用水的硬度高达430mg/升,接上市政供水管网的南水之后,水质硬度已降到150mg/升。不只是水质的改善,自备井置换的施工中,还在该小区管线入口处安装了流量计,可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管网漏损隐患,实现对小区用水的精细化管理。

  据了解,未来计划将该小区户内水表全部更换为电力远程水表,以实现查水不入户。“安装远程水表后,可以直接网上查水表,网上缴纳水费,不用再入户查水表”,市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都是小区居民可观可感的变化。除了改善居民用水之外,自备井置换为市政水工程的另一重要作用,则在于解决北京东部地区的地面沉降问题。

  “压采地下水问题是比较严峻的,北京东部一些地区地面下沉现象较为明显,像朝阳区东部、通州的马驹桥等地,都有监测到。目前地下水资源也处于透支的状态。所以自备井的置换工作,也将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市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文/本报记者 林艳 摄影/张威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