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育信息化2.0时代 教师如何更加“智慧”

2018年09月10日 14:0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拥抱教育技术 新时代教师如何更智慧?

  多地学生在线实时共上一堂课,扫码答题即时生成课堂测验结果,通过仿真软件学习电路实验,观看微课解决个性化学习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年4月,教育部接连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推动智慧教育创新;各省市也在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的步伐。面对环境的变化,中小学教师如何应对?如何成为一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教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访北京多所中小学,了解老师们的努力、思考与困惑。

  现状

  北京将建100个智慧校园示范基地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发展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视听感受,以平板电脑以及在线互动分析平台的应用为基础的智慧课堂,使师生的互动方式更加多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吴娟介绍,以北京为例,演示型电子设备普及率非常高,老师可以使用高质量的触控一体机辅助课堂教学;部分学校让学生自带平板电脑或建设智慧教室,开展基于智能设备的教学。吴娟说:“目前此类硬件的建设力度比较大。”

  北京市教委今年7月下发《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将建立100个“智慧校园”融合应用示范基地,同时将设立100项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融合创新课题,激发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记者发现,已经有一些中小学教师主动拥抱技术,进行课程创新。比如,史家小学教师开设电影音乐鉴赏与制作课,带领学生使用iPad中的数码音乐创作软件GarageBand制作和演奏音乐;人大附中通用技术教师先后建设增强与虚拟现实、3D打印、无人机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开发相关课程并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对于新技术存在抵触和惧怕情绪,更愿意保持原本的教学模式。相关专家认为,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师教学的同时,也会为他们带来不少压力和挑战。

  挑战

  教师面临教学理念、方式双重转变

  “面对新技术,我和学生其实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时候甚至比不上学生。”2013年,人大附中通用技术组教研组长李作林想把3D打印技术引入学校,但由于设备太过昂贵,他和学生决定自主研制。“只能看书查资料自学,一有空就琢磨。”项目进行了两年,李作林不仅带领学生完成了3D打印机的组装和调试,还创造性地实现了超大尺寸打印。

  在李作林看来,信息技术是在倒逼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而开发相关课程的过程更是考验教师的“真功夫”,从教学目标到课程设计到教学评价,都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反复研究。同时,教学方式也需要发生变化,李作林表示,现在要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交互式学习等。吴颖也认为,智慧课堂需要做教学设计的改变,由讲授转变为开展活动或基于项目的学习等,老师需要准备更多的教学资源,筛选甚至自行开发能够支持学生学习的素材。“原来主要考虑自己怎么讲,现在要根据教育规律设计学生如何学。”

  除了教学实践,吴颖认为,更核心的挑战其实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老师需要认识到,自己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数字公民。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将智能终端作为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工具,而非排斥信息技术。”

  探索

  从需求出发 借教学案例展现技术魅力

  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胡永斌注意到,目前教委、学校等已经为教师提供了关于信息化的集中培训和在线课程,但是老师面临的是实践问题,更适合进行案例教学,建议由做得好的老师展示自己如何应用技术。

  史家教育集团副校长汪忱对此十分认同,在学校推广投屏技术时,他并没有尝试给老师们做培训讲原理。而是在一堂数学公开课上为授课老师提供了相关设备和技术支持,老师在座位间走动时就能便捷地通过手机将学生的作业投到大屏幕上,展示给全班。课后,很多老师主动找到他,表示也想使用这种“神奇技术”。汪忱说:“重点在于让老师看到技术的优势,让他们联想到自己的教学,产生共鸣。”

  李作林认为,有些教师不愿意去使用新技术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尝到甜头”,应该让他们多体验,更重要的是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师需要的技术应用可能完全不同。汪忱也表示,学校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让老师提出想法,学校帮助实现,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

  记者注意到,不同教师对信息化的热情、对技术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吴颖建议,对教育信息化感兴趣的教师可以组成小团队,或寻求高校科研团队或社会机构的支持。

  ■ 案例

  “看到好的应用就想拿来辅助教学”

  ●崔旸 史家教育集团英语部主任

  对于信息技术,崔旸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早在2003年视频编辑软件会声会影刚推出时,崔旸就开始琢磨怎么利用它提升课堂教学。“英语课开头有一个热身环节,我就自己剪辑一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短视频,调动学生的情绪。” 除了自己探索,崔旸还十分注重借鉴他人经验。“我有一个习惯,看到好的技术应用就存下来,回头再进一步研究。”

  一次区公开课上,其他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在线互动平台Kahoot,崔旸受到启发,想到用它优化自己的课堂。“在学习饮食金字塔时,我们原本会给孩子发金字塔形状的教具和食物贴纸,让他们做自己的金字塔,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有少数同学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饮食习惯。”引入Kahoot平台后,学生可通过iPad选择自己常吃的食物,即时生成数据统计图,直观显示全班同学的饮食偏好,再与标准的饮食金字塔对比,教育学生合理膳食。崔旸认为,通过使用这一技术平台,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全班同学都有参与感。下课前,还可以用Kahoot平台发布在线测试,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并即时生成测试结果。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崔旸还尝试打造智能班级,比如用小米盒子给学生播放英文电影,通过小米摄像头处理突发情况等。他说:“每次看到有意思的新事物,我就会联想它用到课堂里会是什么样子。”崔旸希望把自己会的技术都教给其他教师。现在,作为史家教育集团英语部主任,崔旸尝试引进更多优质资源供教师选择,带领教研组一同探索新技术对英语教学的优化。

  声音

  怎么教、是否使用技术、教学进度如何安排等,需要提高灵活性,尊重老师的个人选择。以美国为例,在教学方面,美国的教师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学校一般不做干预,但是会在学期末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同时,美国的技术设备采购方式更加灵活,不是由学校统一购买,而是发放教育券,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采买。这种相对灵活的方式可为教育技术进课堂提供参考。

  ——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胡永斌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冯倓秋

【编辑:李玉素】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