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俞涵:希望培养出一个“科学城三代”

2018年10月25日 16:3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80后“科学城二代”
  王俞涵 希望培养出一个“科学城三代”

  王俞涵是一位80后,从2015年随着中科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一起来到怀柔后,已经在科学城工作了三年多。“很多人刚来的时候对这边特别陌生,我则不然,因为我家在怀柔住了三辈人了,我父亲更是从1994年开始就在雁栖工业开发管委会工作。”王俞涵说。

  土生土长的怀柔人,又顶着“科学城二代”的标签,王俞涵却说自己的童年时代,对这里几乎没什么记忆。“我家住在县城,除了偶尔跟着家人来看爸爸,几乎就没来过这里。”

  有一年春节,得知父亲大年三十要在单位值班,王俞涵跟着母亲来到了当时管委会“小别墅”办公区所在地,陪父亲吃团圆饭。“我问父亲,这里麦子种了一年又一年,牛羊走了一群又一群,什么时候才能建好呢?”王俞涵说,在她幼小的记忆里,父亲值班的办公室灯光昏暗,周围环境也不好,觉得父亲一个人太苦了,将来自己一定要在县城里,甚至市里面上班。

  高中毕业后,王俞涵顺利地考到了市里的大学,毕业后,又来到了中科院位于中关村的产业园区工作,过着每天早上五点出门,晚上九点到家的日子。“太累了,每天早上从怀柔坐866到中关村,路上来回好几个小时。”王俞涵也尝试过在单位附近租房,随着租金上涨,短暂的“北漂”生活也宣告结束。

  正在王俞涵发愁的时候,2013年,由于中关村区域空间狭小,无法满足中科院相关项目的占地需求,一些项目和院所开始向怀柔科学城的前身——怀柔科教产业园迁移。“即便如此,我一开始仍然很犹豫,科学城这边很多配套设施还没有建好,我和丈夫买房又在县城,生活便利的问题,未来孩子上学问题该如何解决,当时没有答案。”

  得知了女儿的困惑,父亲王炳树特意找王俞涵谈了一次话,希望女儿能借此机会“女承父业”。“爸爸跟我说,这里和20年前不同了,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来到科学城,这里的未来将是怀柔、北京乃至中国的地标之一。”父亲的话让王俞涵的思路开阔了不少,“我是土生土长的怀柔孩子,当然盼着怀柔发展越来越好,自己能够为科学城的发展尽一份力,又能在爸爸工作过的地方继续工作,多有意义啊。”

  回家工作三年多,王俞涵见证了包括电子所、力学所、空间中心等一个又一个中科院院所和项目在科学城落地生根。“现在不仅是我和爸爸,我先生也在园区里工作,我们一家两代,三口人都是科学城人。”看着科学城周围的小区越建越好,各种生活服务设施也逐步配齐,王俞涵庆幸自己当年听了父亲的建议,“真是想不到,曾经的西大荒能够发展成这样。”

  不久前,王俞涵当妈妈了,说起孩子,王俞涵坦言,自己和丈夫都希望能培养出一个“科学城三代”来。“101中学在这边有国际部,幼儿园、小学都配套了,我们一点也不发愁。”王俞涵盼着,一家人的“科学城人”标签能够传承下去,继续为科学城,为怀柔的发展添砖加瓦。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