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家长游戏”不过是贩卖教育焦虑

2018年11月01日 10:2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近日,一款名为《中国式家长》的游戏受到网友追捧。游戏的制作人表示,希望游戏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能让大家对家长角色有一个反思的机会,理解自己家长的同时,为如何教育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式。(见10月30日《北京青年报》)

  玩家以家长的角色,参与规划一个男孩从出生到高考的过程,这使得游戏有了体验感和代入感,每个玩家都能从中找到很多现实的影子,这或许是游戏受到追捧的原因。

  但这款游戏能否真的寓教于乐?游戏的主线是高考,这契合了当下的现实,这也意味着游戏本身对“唯高考”价值的认同。“唯高考”催生出诸如“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种种焦虑,为社会所诟病却一直存在。

  但游戏本身依然在不断强化对“起跑线”的认同,比如一些家长将孩子升学目标设置为清华大学,达到最终目标有的用了“10代人”,有的用了“23代人”,游戏过程是让孩子疯狂学习,不断牺牲诸如体育锻炼、爱好培养等成长教育的过程。很明显,游戏的诸多设计,是通过营造残酷竞争的场景,不断固化“家长要求孩子疯狂学习”的合理性的心理暗示,起到所谓理解家长的目的。

  事实上,现实远比游戏复杂,家长角色始终无法脱离孩子的“对手戏”。现实中,面对升学与高考,孩子与家长之间并非像游戏那样按照“规划”的意愿去执行。

  是不是只有考重点大学才是唯一成功的标准?倘若是这样,对许多孩子而言都将接受最终“失败”的命运。这也意味着更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主寻找成功的探索路径,如成为职业运动员、艺术家等会被升学所扼杀,让人看不到教育多元的活力。尤其可怕的是,这款游戏如果让更多的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催生出更多的“虎妈狼爸”,恐怕就不会是孩子之幸了。

  说到底,所谓的“家长游戏”不过是在贩卖教育焦虑。

【编辑:郭泽华】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