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最强大脑”齐聚上海 听26位诺奖得主怎么说

2018年11月13日 14:52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 

  26位诺奖得主在上海建了个“群”

  10月31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该论坛是迄今为止在国内规模最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参加人数最多的科技盛会,仅次于瑞典诺贝尔颁奖典礼、德国林岛诺贝尔获得者大会,也是亚洲之最。此次参会的顶尖科学家中包括26位诺贝尔奖得主,8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等世界著名学术奖项得主在内的37位世界顶尖科学家。让我们听听这群“最强大脑”都说了些什么。

  这十张桌布为什么可以送进博物馆

  分组讨论环节将在场的科学家们一共分为十组,每组由1-2位顶尖科学家和8-10位青年科学家组成。探讨开始前,所有人被告知“没有纸,观点直接写在桌布上”。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梅·布里特和爱德华·莫泽:

  我们可以做测谎仪,但我们不想做“读心术”

  飞鸽传书,老马识途。可能人类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一些动物具有出类拔萃的导向能力。而人类本身也不乏这样的认路高手,他们的脑海中似乎嵌入了一张地图,无论是“前后左右”还是“东南西北”,他们都能轻松分辨。实际上,生活当中,人们的方向感是与注意力密切相关的。缺乏方向感的人其实并不是大脑某些功能的缺失,而是注意力和记忆力没有跟上。

  脑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常常面临一些伦理问题。当人们特别想要解决一个问题时,他们常常会忘记道德界限在哪里。我们可以做测谎仪,但我们不想做“读心术”。 (编者注:梅·布里特和爱德华·莫泽于2014年作为夫妻共同获奖,后离异。)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尼埃尔·谢赫特曼:

  如果你失败了,用不着感到羞愧

  7岁那年,我得到了一件生日礼物,一把放大镜。这不是什么高档的礼物,但我如获至宝。我用放大镜观察花朵、昆虫,一切东西。我喜欢这个放大镜。学生时代,老师带来了显微镜。我沉浸于微观世界。老师提醒我,够了,也该让别的小朋友看一看。我不肯放手。我问老师,你下周还会把显微镜带来吗?

  1982年,我在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种反常现象——他们观察的铝合金中的原子以一种不重复的非周期性对称有序方式排列。这推翻了晶体学的既有概念。1984年发表研究结果后,我遭到学界权威鲍林的质疑。我没有放弃:“好吧,他是两度诺贝尔奖得主,但在电子显微镜领域,我才是专家。”2011年,我赢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我到过中国很多地方,从哈尔滨到三亚。我发现在东亚文化中,羞耻(shame)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人们害怕犯错,学生们认为说错了、回答错了是一件糟糕的事。其实,如果你失败了,用不着感到羞愧。

  2012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罗纳德·韦尔:

  科学属于聪明人?不,它像艺术一样有创意

  有时候人们只知道科学是获取数据,处理数据,但其实科学非常像艺术,它非常有创意。科学与艺术一样,都是关于创新和创造的学科。

  我的父母是艺术家而非科学家。我的父亲是一位作家,我母亲是个演员,我来自一个有艺术背景的家庭。科学极具探索性,让人总是处在理解的时代,这非常像艺术,艺术就是生而突破障碍。正因此,在我实施的一个生物学教育项目中,甚至聘请了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让她利用自己的艺术风格帮助学生理解科学中的概念和思想,减少人们对于科学的认知障碍。在我看来,教育需要科学与人文的交叉与融合。

  对科学的认知障碍让许多人觉得科学不适合他们,认为科学只属于非常聪明的人,而非大众能参与的。这是完全错误的。我认为儿童就是科学家——他们总是在探索。我真的很喜欢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交融,尤其是在科学传播方面。

  综合 新华网智库 澎湃新闻 文汇报 等

  娃娃的科学教育怎么抓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尼埃尔·谢赫特曼:

  要从娃娃开始重视科技创新的启蒙,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启蒙。以色列的不少科技型幼儿园配有与研究机构高度类似的实验室,我们会与孩子谈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每周尝试解决一个科学问题,取得理工科硕士学位的老师做演示,孩子们亲手去操作。

  拉斯克医学科学特别成就奖得主布鲁斯·阿尔伯茨:

  在美国旧金山,5岁的小孩会尝试用显微镜寻找泥土里面的种子。孩子可能觉得圆的才是种子,但事实上种子有很多形状。老师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孩子去种植,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自己找到答案。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得主罗纳德·韦尔:

  应试教育不适合培养科技人才。考试是“人造的游戏”,而科学是“真实的世界”,科学有很多未知,这注定是一个屡败屡战的过程。

  如果你对科学感兴趣,但不是班里的尖子生,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我曾经也是这样。迟早科学探索会告诉你,热情和从失败中总结的学习技巧比分数珍贵得多。

【编辑:邢天然】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