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开藏品鉴定骗局假面具 收藏爱好者要保持清醒头脑

2019年01月09日 11:02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揭开藏品鉴定骗局假面具  

  史洪举

  据报道,有一些所谓文物鉴定公司“专家”,对顾客拿来的各种藏品都能鉴定出“天价”,然后就忽悠顾客委托他们去拍卖,并要求支付数千元的“前期费用”。实际上,这些“专家”都是冒充的。

  作为不懂藏品行情的普通人,一旦其低价购买的古玩被“专家”鉴定为价值较高的古董,自然会窃喜不已,并可能在这些“专家”的要求下支付宣传、包装、出书等前期费用,进而掉入骗局。应该说,这样的骗局有其隐蔽性,但并非无懈可击。一方面,收藏爱好者要保持清醒头脑,尽量去权威鉴定机构作文物鉴定;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根据群众举报果断出击,避免更多人掉入陷阱。

  虽然说文物、古董、藏品鉴定行业不乏看走眼的失误情形,但某些没有资质的“专家”将所有“淘宝款”赝品均鉴定为价值不菲的藏品,显然就不是看走眼的问题了。加之一些展示、拍卖流程都是子虚乌有的走过场,更证实了涉事行为人故意设置陷阱,骗取受害人宣传费、包装费的真实目的,涉嫌构成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诈骗与普通的民事欺诈有着明显区别,因为涉事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和表现,而是彻头彻尾的骗局。从这方面来讲,执法机关不能坐视不管,应及时介入调查,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避免更多人掉入这种精心包装的新型陷阱。

【编辑:邢天然】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