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黄土塬变“蔬菜园”丰餐桌 传统农户享“四季收益”

2019年01月25日 20: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黄土塬变“蔬菜园”丰餐桌传统农户享“四季收益”
    1月下旬,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赵家铺村村民陈生梅在豆角架行间,右手抓住成熟豆角,左手握小刀一割,干得起劲。 张婧 摄

  中新网兰州1月25日电 (张婧 高康迪)“要不是大棚,我们冬天依旧只能吃白菜、辣椒等腌菜,别无选择。现在饭桌上蔬菜种类丰富,家门口就能现摘现吃。”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赵家铺村村民陈生梅穿梭于大棚豆角架行间。一早上忙碌过后,她已装满四五大框新鲜豆角。

  数九寒冬,记者走进600多平方米大的日光温室大棚,暖意袭来,一帘绿色尽收眼底,豆角、小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长势繁茂,硕大果实如同镶嵌在一面面绿色墙体上。

  巉口镇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和六盘山连片特困片区。

图为大棚种植技术员周思贤检查小番茄长势。 张婧 摄
图为大棚种植技术员周思贤检查小番茄长势。 张婧 摄

  农民出身的陈生梅干了一辈子农活。“蔬菜种植是一门学问,以前不懂也不会,种上了就等着让其自然生长,长好长坏只能认天命。”她说,现在在大棚上班,不仅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每年还有土地流转费4000多元,她还学会了许多种植技巧。

  她比划着向记者一一介绍自己学到的种植知识,搭架技巧、采摘方式、管理方法等。她说自己从地地道道的农民到如今的种植“专家”,都要归功于大棚种植技术员的平日教学。

  技术员周思贤介绍说,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地理形态条件,大棚基座从地面下挖1米开始建设,有效避开冻土层影响。由于当地水质碱性太大,使用自来水灌溉,同时,科学施用农家肥,因地制宜搭建1.5米高度支架,他举例说,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每株小番茄能结出10多层果实,相比传统露天种植产量翻倍。

  巉口镇人大主席张晓君表示,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是该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的组成部分。目前,已流转土地500亩,搭建日光温室43座,并在大田试验种植甘蓝、白萝卜等新品蔬菜。该项目结合农村“三变”改革,优先招收贫困农户到基地务工就业,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贫困农户收入。

  据悉,安定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6.8万亩,蔬菜产量在100万吨以上,产值近24亿元。其中,建设高原夏菜标准园2000宙,日光温室300亩,钢拱架塑料大棚1000亩。同时,建设年育苗能力300万株的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1处,蔬菜恒温库30间,还引进莴笋、甘蓝、芹菜、花椰菜等新品种种植新模式试验示范10项,引进试验新品种25种。

  安定区农业局副局长杜银山表示,2018年,当地蔬菜产业以关川河谷川区、引洮一期灌区、旱川浅山区为中心,甘蓝、芹菜、大白菜等高原夏菜已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实现春季大棚菜、夏季地膜菜、秋季复种菜、冬季设施菜相互搭配,形成周年生产、四季常鲜的生产格局,高原夏菜成为安定区享誉甘肃的一张重要名片。(完)

【编辑:刘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