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县皮影戏传承人的春节:忙碌是一种认可

2019年02月05日 13: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新春见闻)华县皮影戏传承人的春节:忙碌是一种认可

  中新社西安2月5日电 题:华县皮影戏传承人的春节:忙碌是一种认可

  中新社记者 阿琳娜

  5日正值大年初一,年味正浓,陕西华县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魏金全已开始投入工作。正月初一到十五,他每天都有演出,因为忙不过来还推掉了一些。尽管影响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但在他看来,他的忙碌是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可。

资料图:皮影戏。<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添福 摄
资料图:皮影戏。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三尺生绢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华县皮影戏主要流传于关中东府渭南华县(今华州区)华阴、大荔一带,唱腔以细腻优雅的“碗碗腔”为主,在中国傀儡戏剧中独具特色。

  魏金全出生在当地的一个“皮影世家”。从小耳濡目染,魏金全6岁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皮影戏,不仅可以“挑签儿”操作皮影,还能唱会弹、自己设计雕刻演出用的皮影。

  “以前农村盛行皮影戏时,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等都会邀请我们演出。”魏金全说,那时多是找一处空地,白色隔帘内挂一盏灯,五个艺人各司其职,或操控皮影,或操纵着月琴、云锣等乐器。

  如今,皮影戏传统的表演形式“渐行渐远”,白色隔帘内只剩“签手”操纵皮影,唱腔和乐器被音响取代。魏金全称,皮影戏是综合演绎,表演、演唱、乐器伴奏等要五个人同时进行,现在多是邀请‘签手’表演皮影。在这种大环境下,皮影戏的很多东西都难以传承。

  “以前很多观众是要看懂戏看透戏,如今多是欣赏,皮影戏与观众生活有了‘距离’。此外,学习过程少则一年多要三年或更长时间,但学会后演出机会少、从业辛苦等,让很多年轻人都望而却步。”魏金全说,这些年来,他对学艺之人倾囊相授,但坚持下来的并不多。

  近些年,魏金全受邀演出的机会大增,也曾受邀到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地演出。魏金全说,2018年他几乎每天都有演出,多时一天能演四五场。

  魏金全告诉记者,如今的皮影戏演出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对唱腔、演出剧目、表演形式等都做了一些改变,比如传统剧目的演出相应减少,传统的“碗碗腔”因为很多观众听不懂而减少了最原汁原味的演唱,很多皮影戏艺人都在寻找新的路径。

  魏金全的大女儿魏静如今也会和他一起表演皮影戏,父女两人在幕帘后的合作日益默契。演出之余,魏金全总是会不遗余力地教女儿,希望她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魏静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演出传统剧目的机会比较少,但父亲会认真地教她传统剧目和其背后的故事,并让她接触传统的演出形式和皮影雕刻等。虽然从小接触,但真正从事这行,她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春节期间的演出只邀请了‘签手’,以前那种‘五人行’的演出越来越少了。皮影戏演出必须跟得上时代和市场的变化才能生存下去、传承下去,皮影戏艺人也必须适应这种改变。”魏金全说,适应市场的同时,他也会把老祖宗留下的原汁原味的东西传承下去,这是作为传承人的责任和担当。(完)

【编辑:郭梦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