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归真堂谋上市成千夫所指 活熊取胆争议难竟(3)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23日 12:01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争论三:熊胆到底有无替代药品

  养熊场参观活动结束后,各路记者被陆续劝离养熊场,乘车来到惠安东南大酒店,参加归真堂安排的专家座谈会。会场内,由归真堂邀请的15位中医药和动物研究领域的专家坐镇主席台,接受各路记者轮番“轰炸”。

  问题聚焦于熊胆作为中药原料,到底能否被取代。

  “若指责活熊取胆,那只能毁了熊胆这一味中药。”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周荣汉说。虽然德国、意大利已经合成了“人工熊胆”,也已经在中国投入制药,但人工熊胆不能完全替代熊胆。“取胆救人,何罪之有?”周荣汉反问。

  “熊胆的功能很多,不仅清热解毒、明目止痉,对脂肪肝、白血病、肝胆肿瘤、乙肝等,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说。而所谓的“不可替代”,指的是单一药物无法达到熊胆的综合疗效,“但一些植物药,能够替代熊胆的某一主要功能,比如清热解毒,金银花也可以。”

  实际上,专家们无法明确列举出任何一种“非熊胆不能治”的疾病,记者探访归真堂位于泉州的专卖店,售货员也坦言,类似熊胆茶等产品“主要是保健品”,而本报记者采访过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一位药学专家,自言行医数十年,从未开熊胆这味药……

  复旦大学教授俞吾金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熊胆已并非不可或缺,而且即使确有需要,也不应该采用极端方式。就算目前采集胆汁的方式已经达到所谓“无痛”,“但从熊出生开始便长期限制其自由,通过手术改变其生理状态等,仍为自然哲学伦理所不取”。

  “不管结论如何,此次熊胆之争本身就是社会的进步。”俞吾金指出,目前问题的关键,仍是缺少相应的法律,使得政府监管无力。“政府应该有明确的立法,规定其行为边界,变道德谴责为法律约束方有效果”。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